回帖:关于福建汀州胡氏始祖万九郎公的介绍,广泛见诸于国内胡姓书籍,现在胡氏宗亲网上也有不少相关新的资料出现。南山特将以前的发帖加以修改补充,汇总如下,以方便感兴趣的宗亲阅读。此公之所以被后人重视,是因为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的许多胡氏支派都是认他为始祖的。而有的族谱资料上溯其源,认为万九郎公是江西霸公一系,宋朝名臣胡铨忠简公之后。这一支派再往上去则属于华林胡氏的一个组成部分。世系为:胡藩......忠献公......霸公......忠简公......万九郎公......以下略。但对于万九郎公的生平记载,各处资料有所不同,南山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尽量将这些资料整理出来,并不断加以更新补充,让我们这些后人尽可能了解万九郎公其人以及他这一支系的来龙去脉。
中央台《话说胡姓〉原稿,作者汤锦程:“福建永定人胡文虎,其祖亦由江西庐陵迁此定居者......泰和、奉新、庐陵共祖胡藩,为一脉相传。”(永定胡氏即由万九郎系分支),这种观点和下面《中华姓氏谱胡姓卷》内容相互印照,源于福建广东等地胡氏族谱记载。
《中华姓氏谱胡姓卷》P174,作者王廷洽:“胡铨谥号忠简,江西吉安芗城人(今值夏)。传说他的第四代孙胡万九于南宋末年,由赣州宁都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塘背,后来他的第三子胡七郎迁居永定下洋,成为永定下洋的开基祖。”这份资料我估计来源于下面福建永定下洋胡氏族谱:
《下洋胡氏源流综述》作者胡居焕:“为了纪念弘扬铨公精神,下洋胡氏尊称忠简公为宋始祖。传至95世万九郎公,名垶,宋末由赣(宁都上山乡苦竹凹)入闽,经由宁化石壁村至汀,住汀州府第三街大塘背,生三子:五郎、六郎、七郎,为福建长汀始祖。”同样,胡海先生考证与之基本相同:
《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P512,作者胡海:“汀州府(今长汀县)清泰里胡家坊始迁祖万九郎,字长盛,任职泉州巡务,自赣宁都上三乡苦竹坳(今宁都县黄陂镇鹅公村苦竹坳,与兴国县边区,无族人居住)迁入胡家坊,卒葬大塘背。配龚氏(一载潘氏)子三,长五郎迁长汀童坊胡岭肇基,次六郎,三迁而后肇基汀城西朱紫坊,三子七郎迁上杭再迁永定下洋(金丰里)塘下墩肇基。”胡海先生并未考证万九郎公何时何地迁汀,但从其引用的广东揭阳谱记载来看,是在北宋年间(1060年左右),这里出现了与下洋胡氏以及福建长汀童坊胡岭五郎支系族谱记载不一致的地方:后者都认为万九郎公迁汀州是在南宋年间:
《长汀童坊胡岭五郎支系谱》对万九郎公的记载很详细,其上祖接华林谱系,转江西霸公派,传八代到日月争光胡铨忠简公,再经四代(铨、三点水+荐、木+勺、火+可)到万九郎。“104世垶公,号万九郎(一作绵玖)。经历史记载,南宋末年由吉安值厦镇移居福建长汀第三街大唐背开基(今长汀城南门街肖屋塘),配龚氏,生子三:长五郎胡岭派,次六郎居汀城,三七郎迁居永定下洋”,在这里不仅年代出现分歧,迁入地点也与下洋和揭阳谱也不一样:是从吉安值厦镇直接迁来的,不是经宁都、宁化迁汀州的。被认为是万九郎“居汀城”的次子六郎后裔(目前仍居福建长汀称“城西朱紫坊”胡氏)族谱记载则只字不提胡铨、万九郎。他们认为自己的先祖是一位曾在江西作官的胡氏“裔孙某”,跟万九郎、六郎毫无关系:
《汀西(朱紫)胡氏光绪谱》1895年重修,谱载:“唐昭宗乾宁间有裔孙某以进士官江西,遭乱去官隐于宁都,即我世祖讳彭字延年号白石公之曾祖也。公以宋英宗治平三年由宁都迁汀州宁化石壁村,神宗熙宁八年徙居长汀白石乡,元丰六年卜筑城西朱紫坊,三迁而后安宅焉。朱紫有胡氏自兹始。”白石公是在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从宁化石壁村迁来长汀,这一点年代上是和广东揭阳七郎谱的记载相吻合的。我的疑问是,难道长汀还有一支真正的六郎公后裔吗?似乎不大可能,目前这一支朱紫胡氏有成千上万之众遍及长汀,犹以汀州城中为多。但他们为何视周围的同宗族谱而不顾,坚持自己的先祖是“裔孙某”,而不是万九郎、胡六郎?而且他们也没有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