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南山看谱 91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回帖:在我看来,喜全兄此帖(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179)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即要不要对胡氏各个分支进行世系划分。中国胡姓按地域分布大致可分为:华林城公系、江西霸公系、湖南安国系、江浙胡瑗公系等(以上三系没有采纳华林世系说),除此之外还有浙江永康胡则系、浙东胡进思系、江西福建万九郎有通公系(没有采纳霸公世系说)、山东河南的大槐树系等。中国其他地区的胡姓大多是发源于上述地域,如湖北胡姓多为华林系后裔,云贵川胡姓多属江西福建明清时期移民,广西则是广东有通公后裔为多,北方胡姓来源较多,但普遍为山西大槐树,先居山东后迁东三省。目前这些胡姓远祖认定为胡公满的居多数,可见于各家族谱。能明确支派始祖的一般都可以将本支归纳到上述支派。这样远祖方面的问题基本解决,就是从胡公满到胡城、胡公霸、胡安国、胡瑗、胡则、胡进思等支派其远祖世系可以共源。
我个人拙见应把各支派家族世系分成下面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讨论主题,最好不要混为一谈。
1。远祖阶段--以胡公满为界(这是目前所公认的)开始向下讨论到各支系始祖。这一阶段有很多共识,也有很多分歧见解,属于学术性研究讨论性质,不是本支族家谱记载的重点。
2。始祖阶段--此阶段大约都是从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所形成的各支派始祖。如城公、霸公、彭公、胡进思等等,直到本地始迁祖。
3。本地始迁祖阶段--从支派始祖开始的世系不一定是清晰的,只有到本地始迁祖阶段,世系才逐渐清晰。这个阶段一般是在明清年代,尤其是明末清初。
4。本支祖阶段--即本地再迁始祖,形成了家谱的基本构成成分。绝大多数族谱都是以本支再迁始祖为主,详细记载本支族情况,可信程度非常高。

举例来说:安国公某支系:远祖阶段--第一世祖阏父至安国文定公(64世)始祖阶段--安国文定公第一世至第十世(73世)分中湘涌田八大房八大支,衡邑观底塘支,衡邑大村支,衡邑杨子坪支,衡邑枫木桥支等。本地始迁祖阶段--第十世(73世)永芳公(中湘涌田支第三房始迁祖)时为明成祖永乐年间。本支祖阶段-- 无 (该支从第十世明成祖永乐年间至今没有外迁记载,比较罕见)。一般情况其间应该还有一至两次迁徙,基本构成世系四阶段。如福建长汀朱紫胡氏到第十六世时外迁四川,成为目前四川郫县支族的本地再迁始祖,民国初年独立修成《西蜀郫邑胡氏族谱》,符合上述世系划分。上虞长者山胡氏的支族敕五堂胡氏也可按照此原理划分:1.满公;2.安国公;3.胡可;4.杨巷(敕五堂)一支(明末)。
按照上面的世系阶段划分,我们就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我们知道世系讨论的重点一般都在始祖阶段(远祖姑且不论,我不赞成某些宗亲一百多代世系都没有疑问的观点,因为在这一百三十代里有三分之二都是人云亦云的,可信程度不高),始祖是谁才是真正问题所在。我在进行族谱调查时发现,很多族人在认定自己的始祖问题上底气都是不足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足够的证据而大都是据传说而定。攀附前贤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就是喜全兄所说的“认领”祖先。好在这种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后人的质疑,不乏有族人顶住本族族内的压力,大胆地提出怀疑。过去族谱修撰的不严谨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质疑空间,如年代前后矛盾,关键年代缺失,跳跃式断代等等,由不得让人不去怀疑。一般来说,从本地始迁祖开始的阶段错误率大大地降低,到本支祖阶段就几乎没有什么疑问了。有的族谱甚至还有始迁祖的画像,官宦记载一般也可以得到证实,分支外迁有年代地点,毕竟这两个阶段离现实是越来越近了。
拿我们福建长汀朱紫胡氏的世系划分举例,先不要说远祖,因为直到现在连我们的始祖都还不能确定,何谈远祖。但我们的祖先在修谱时很是认真,第一,并没有采用通常的胡公满说,因为始祖不能确定何来远祖?蜀谱甚至还隐约暗示我们可能是胡子国后代。第二,也没有把自己认定为胡万九郎公的二子胡六郎之后(如果靠挂上去就是忠简之后,霸公之后,华
下一页 (1/2)
下一楼›: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252&fpage=0&toread=&page=6
我认 ..
‹上一楼:联系方式:QQ114412749E-mail:114412749@qq.com
(请不要在此专栏跟帖询问)
20051222 ..

查看全部回帖(1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