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南山看谱 91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回帖:士奇宗亲以“作者自身世系悬疑,何以《通考》领军全国?”为题,拉开了“不回头”的弓箭,直指胡海先生《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在我看来,此“一评”标题又似不妥。并不是所有宗亲的自身世系都能象士奇宗亲那样,上下绵延三千年,一百三十余世都能说个清楚明白的。相反在我们胡氏宗亲网上,看到听到的绝大多数宗亲都是在试图理请自己的世系,发出的都是无法从正史上找到线索的寻根呼声。即使有千百年遗留下来的族谱资料,在现代阶段用科学的态度来公正审视的话,也可以发现其中许多疑点和错误之处。可以说这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非胡海先生一个支系所独有。胡海(万九郎公)支系悬疑是正常现象,与胡海先生著《大通考》没有必然联系。至于是否“统军全国”,本文不想离题太远,以后有时间再请教士奇宗亲老师。
一。万九郎公世系确实存在疑问。
因本人祖籍福建长汀,族谱从北宋年间开始记载。胡海《大通考》中的汀州始祖万九郎公正好也是这个年代的历史人物,所以就对万九郎公的身世讨论特别关注。2006年10月,应胡海先生之邀,一同前往江西宁都考察万九郎的祖居地。综合当地族谱和网络查询资料发现万九郎公世系确实存在疑问,也就是士奇宗亲文中举出的这几种不同说法,归纳起来还可以这样细分一下:
1.生活年代疑问,按照通常说法是在南宋末年,但从广东丰顺汤坑谱和长汀朱紫胡氏祖(假设是万九郎公的次子六郎)谱载,则要上推到北宋年代。按《下洋胡氏源流综述》所述则是:“各族谱互有出入”。
2.迁出地点疑问。按照通常说法是从江西值夏迁汀州第三街大塘背,但另有说法则是从江西宁都上山乡苦竹坳迁汀州府清泰里胡家坊,还有说是从宁化石壁村迁来。
3.上下世系疑问。按照通常说法万九郎公系胡铨忠简公的第四世孙,但也有说是第十世孙。胡海考证汀州朱紫胡氏始祖(六郎)的生活年代甚至要比胡铨还要早20年!万九郎的长子五郎迁童坊,七郎迁下洋,唯独至今不见留汀州的六郎记载,而汀州朱紫胡氏前后四修族谱只字不提万九郎为其祖,是何原因?五郎后人居童坊,距汀城咫尺之遥,未见族亲往来。说有六郎后人于清朝独自修祖祠,为何族谱上未见记载?祠在何处,谁人所建?
二。怎样看待万九郎世系疑问?
胡海先生从朱紫胡氏始祖(六郎)三迁定居汀州城西朱紫坊的年代推断,万九郎并非忠简公之后裔,本人认为证据并不可靠。因为从朱紫胡氏族谱记载看,始祖白石公并非万九郎次子六郎公。而且此谱中对一至六世祖记载极为简略,据分析年代中间可能漏记五、六代人。胡海以此谱为据是不合适的。倒是丰顺汤坑谱记载详细,和下洋胡氏谱很多地方相似,这些谱载都说明万九郎不一定是忠简公之后裔。我在宁都发现那里的始祖姓名以“郎”为多:如大郎、胡陈郎、三一郎等,而同时期在值夏地区则很少有这种称谓。再加上胡海五华谱上确凿记载祖籍“宁都上山乡苦竹坳”,我和胡海确实还亲到这里察访。一千多年过去,地名还是在一九六六年的时候改过的,以前一直叫“苦竹坳”。甚至在宁都宗亲那里还能听到万九郎居住迁走的原由故事。所以我判断汀州始祖万九郎来自宁都而不是值夏。就事论事,我想说了这许多,无非就是想从大量的族谱资料里,找出证据说明万九郎他的上代世系失考,很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支系,并不从属于某一名人之后。这种怀疑难道不允许吗?如果相信正史,胡铨好办,正史资料不缺,可是从哪部史书里能找到他的第四代孙万九郎的生平事迹?胡铨之后三代为官,为何到了万九郎时会到一个现在还只有拖拉机才开得进去的小山村去住?疑点太多,不仅仅是胡海一个人怀疑。如果只相信族谱记载,那么请问,谁能说自己族谱的记载是清楚明白的?士奇宗亲对上面这些世系疑问视而不见,把胡海质疑认为是在“鼓捣”本家神圣的祖谱,责怪他的行为是数典忘祖、或者是欺宗灭祖,还要把他抓去沉潭,恐怕是言之过重了吧。这与当年“真理检验标准”讨论时情景何其相似,士奇宗亲的上述观点和坚持“两个凡是”的观点不谋而
下一页 (1/3)
下一楼›:常州胡氏有两个大支派。
其一是华林五宗之一胡琼这支。据《毗陵胡氏宗谱》卷一《重修毗陵胡 ..
‹上一楼:如果说我仅仅是在宁海黄墩胡氏族谱上看到有“栋公”记载,那是不会引起我任何注意的。可是当浙江 ..

查看全部回帖(1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