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南山看谱 91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回帖:就这一话题,很早以前就有心动笔写一写。但有两个顾虑,其一我并非华林胡氏后裔,手上也没有掌握多少华林族谱;其二猜想华林方面可能早有此类论文发表,只是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研究中华胡氏文化,不可忽视华林胡氏,研究华林胡氏,不可忽视其早期的族谱记载。南山孤陋寡闻,看了许多华林族谱资料,动笔写一写也是给自己加深印象的一种方法。所以仅把下面文字作为是自学华林胡氏族史的习作,不敢说能对宗亲有多大的帮助,如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及时指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他人。
宋徽宗政和丁酉七年(1117)勤公所编修大宗图。是目前我所知道最早的华林胡氏族谱,(见江西新建县华林胡氏族谱--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680-1682)。而胡海先生著《全国胡氏大通考》标注的年代是宋徽宗政和壬辰二年(1112),相差五年,问题倒不是太大。勤公即胡勤修,侍御八世孙迪功郎。也就是说最早的华林谱是城公后的第八代,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所修。此时距离华林五宗--珰瑜琼王告球年代大约200年。查世系图胡勤修应是晋陵琼公这一支第八代。世系为:城--琼--持--徽--冧--饣希--宗哲--勤修。由琼公支系后人而不是珰公支系后人首修(?)华林谱,这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华林胡氏的大宗应该属于珰公支系,琼公支系后人至今远远少于珰公支系。被胡海先生质疑的华林胡氏早期世系最初就是在胡勤修这次修谱中定下来的,并一直被延续使用至今。胡海先生认为:华林派胡勤修于宋政和二年(1112)创谱,编篡自《陈杞世家》20世,下至华林诚(左上高下早右成,下同)78世,广为胡氏族谱载用,经考证(见《大通考》238页)是史书人名联接,非脉传世系。(见胡海《珠玑古巷建起全国性胡氏大宗祠感言》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fid=16&id=526)这个世系之所以受到胡海先生质疑,关键在于将历史上的名人(胡刚、胡广、胡质、胡威、胡奋...)连接起来,成为华林胡氏的先祖。尤其是东汉三国两晋时期,有的先祖排列明显不符合生理年龄规律,如从胡质到胡奋七十年里历经五代人,疑问很大;从质公到藩公十三代平均不足十五岁一代,现在又有人提出疑问,东汉胡广到晋朝胡奋十四代人年代跨度才133年(见http://www.zhhxzx.com/bbs/showbbs.asp?bd=126&id=4291&key=胡晏平&totable=1)。胡喜全宗亲在胡氏宗亲网论坛上提出:宋真宗至道三年至景德元年(997--998),华林胡氏曾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七省宗谱大联修。(见 胡喜全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179),如果此事确实,那应该比胡勤修这次修谱要早一百多年。我个人看法,公元1000年左右尚属于华林胡氏的早期发展阶段,从城公而下不过四五代人,恐怕还不至于形成“空前规模的七省宗谱大联修”,但目前我还不清楚在胡勤修之前,是否还有过华林胡氏的族谱合修。
唐老作大宗谱。在一些华林族谱中,经常可以看到有这一记载,但我至今不知道这次大宗谱编修的具体情况。查过世系,得知唐老也是琼公支系后人。世系为:城--琼--持--徽--冧--宿--宗炎--慎修--唐老。唐老,慎修三子,字俊明,登崇宁五年进士,徽献阁学士,諡定愍公。还有一个信息,唐老是胡世将的三哥。有的族谱资料称唐老和勤修一样都是宋徽宗政和壬辰二年(1112)编修大宗图的主修,但把他与勤修并列为第八世。
华林胡氏大宗碑序。宋绍兴九年(1139)己末四月,作者为胡纺,即右朝议大夫直秘阁淮南东路转运判官兼提举提刑又兼领营田使毗陵嗣孙纺。查过世系,胡纺为城公第九代。 世系为城--琼--持--徽--冧--宿--宗质--安修--纺。这篇序言没有奇特之处,只是对华林胡氏的各个分支加一介绍,重点还在介绍琼公这一支:毗陵(常州)支讳琼始居洪桥,族蕃人衍,乡人名桥曰胡桥,後徙宗城之翰林坊,而葬城南龙亭。这时的序言涉及到五宗之瑜公时是这样记载的:陈留支天圣中淮南转运使弼,乃瑜之子令仪,令仪生绍,绍生弼。请注意关于瑜公支记载到此为止,胡纺对当时刚刚过世的著名北宋学者胡安国(1
下一页 (1/2)
下一楼›:我赞成扬红宗亲的看法(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337)。补充一下,我也认为 ..
‹上一楼:宗亲先远(南山)先生,您好!
一、关于我永康胡氏世系来源之广,也难以能找到上始祖的正确 ..

查看全部回帖(1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