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花了快两天时间,把这篇“浙江东阳前山胡氏源流”打印出来,已是老眼昏花,不辨东西。收到一平宗亲这封十页纸的来信快两个月了,只因打字艰难屡屡退却,但念宗亲写出来也不易,还是咬牙打了两天字,把它放到网上来。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6292 浙江东阳前山胡氏是一支相当庞大的胡姓支系,二零零五年入谱人数达一万三千余人。这是在浙江中部地区众多胡姓支派中较为知名的一支,胡一平宗亲担任了那次修谱的主编之一。我有幸去年国庆节到东阳访问时结识了一平宗亲,和他约稿,请他详细介绍前山胡氏的来龙去脉。果然不出两月,一平宗亲就寄来了他的文章。他写的辛苦,我打字也辛苦,但是能把这样重要的源流资料发布在宗亲网上,惠及广大宗亲,就是再辛苦点也值得。
初看该文觉得也没有什么特别,不过是将前山胡氏的源流和分布详加叙述,中间部分对非本支的宗亲来说非常乏味,我几乎不能坚持打字下去。但全篇录入完后,连贯起来阅读两遍就有了渐入佳境的感觉。远祖满公之后至胡综胡凤一段如他所说“很多史实人家都写了”,但是他将胡凤五子的分布补写上来,这一段我却没有在其他资料上所看到,“胡冲生五子,畅、凤、育、鈉、砀。畅:丹阳子孙承;凤:东阳、台、乐安子孙承;育:睦、宣子孙承;鈉:湖、杭、苏子孙承;砀:常州子孙承。胡氏大宗分源处所,丹阳、豫章、庐江、吴越、东阳、宣苏、巨婺、睦?所承。”按照这个说法,在中国胡氏大宗所聚集的地区,不都成了胡综胡凤的派析所在?而我们现在知道的上述地区多是认胡藩、胡瑗、胡安国、胡进思等为先祖的。其次,那些郡县胡氏民户的资料从何而来:“东阳郡永康县四百九十一户承凤元孙车骑校尉隆,以东晋卜居于彼。东阳郡兴安县十一户,承凤之后,以元嘉二十一年随姻到彼......”。好象是有根有据,并非信手拈来。
其次该文详细叙述了从胡彭公开始的永康东阳胡氏的脉络,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各派系之间的区别。“第三世承师公,生四子,长胡则,宋进士,授正奉大夫尚书,兵部侍郎、上柱保定郡开国公,即永康方岩胡相公。次子(双贝)早逝,三子桭(贝旁),字叔仁,宋进士,授登仕郎,赠光禄大夫尚书礼部侍郎。桭(贝旁),公生六子,次子损,字益之,就是永康连枝派、东阳黄樊派、前山派三派祖,居永康金杜连枝柳村。四子棣就是永康库川派祖。”对于非永康东阳胡氏的宗亲朋友来说,这一段是学习永康东阳胡氏族史的点睛之笔,应该牢牢记住。这里面所叙述的“派”,个个都是该地区的胡氏派系,都是有成千上万的族众,从而构成了浙江中部地区的胡姓大宗。在清朝同治二年修龙山总祠的时候,这些支派大都是排在五十七个“附主”图前面位置的。
再往后的内容,作者就不是写给我们这些非本族人看的了。他详细叙述了族谱上记载的前山胡氏各个村庄的源流和始迁祖,有过去的地名和现在的村名。对于目前身在异乡的本族宗亲来说,这就是导航仪,引导他们从千山万水之外飞回那个魂牵梦萦的小村庄。据我所知,前山胡氏上宅村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共和国将军--胡世浩,一九三五年出生,曾参加朝鲜战争,后来担任了宁夏军区司令员,省委常委,族谱里收录了一张与军委主席胡 锦 涛握手会见的照片。老将军退休后,专攻书法,成为著名的军旅书法家。胡世浩将军还为2005年新修族谱作序,成为前山胡氏族谱引人注目的一页。类似这样出色的宗亲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一平宗亲这篇文章他们寻根问祖就方便多了。
一平宗亲也有不满意的地方。南山带给他的资料中,有把前山胡氏宗谱说成为库川胡氏的分谱,他给予了事实澄清。前山胡氏与库川胡氏同为第三世承师公的后代,前山胡氏的先祖与库川胡氏的先祖为同胞兄弟,为并列关系,应该说同出彭公一系才正确。随后他又详细介绍了彭公系历次合谱、分谱的过程,应该说这些都是对族谱资料内容的提炼,对我们了解整个彭公系的面貌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一平宗亲介绍了本族行联(字辈)和前山老谱的现在保存情况。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