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续修谱续(秉高)
譜者記述宗族世系,繼承文明,發揚傳統,敦宗睦族,明宗支,正世序,古語云,有家就要有譜,三代不修譜,大不孝也,中華民族均系炎黄后裔,吾族出自黄帝-昌意-顓頊-窮蝉-敬康-句望-矫牛-瞽叟-重華(即舜》商均,舜禪位于禹,商均封于虞,數十傳至媯滿,周武士配以元姬封于陳,保民耆艾,彌年壽考,按周謚法為胡,故名胡公滿,即余族授姓始祖。
安定郡建于西漠武帝之時,為舊平凉府,固原州,涇州之地,即今甘肅省涇川縣,先世祖早就在适塊土地上耕墾生息,隋初已成為安定大族,顯名于世,安定二字遂成為天下胡氏的堂號。先世祖安定公諱瑗字翼之,祖籍安定,出生于海陵(即今江苏姜堰市)學者稱安定先生,父汭曾為海陵,節度推官,遂家焉,即為泰州海陵人,公畢生從事教育事業,其門徒最盛,桃李遍天下,其后裔散逸江淮共有八支,即海陵茹皋,淮陰,蘇州,吴興,鳥程,金華,蘭溪,仁宗景佑初更定雅樂,范宗淹推薦與阮逸同校鐘律,分造鐘磬,授試秘書省校書郎,范宗淹經略陕西,辟為丹州推官,后以保寧節度推官,教授蘇湖,皇佑中任園子直講,遣大理寺丞,嘉佑初擢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講,主持大學,后以太常博士致仕。
先世祖騰逺公,明初避兵燹,遷漣定居,子孫繁衍,散居淮安、連雲港、鹽城、宿遷等市,支繁丁盛,原譜于乾隆年間河决潰溢,譜板漂没,坦公倡修,同治纂修,光绪續修,迄今已百余年矣,民國績修未果,共和國策,無敢問津,更兼譜板遭其摧毁,幾乎迨盡,存者寥寥,鄧老更策,泉興焕發,承文倡議續修,不辭勞苦,不避風塵,東奔西波,南搜北羅,僅得殘譜數卷,用數月功夫整理三部,與宗親商研修譜事宜,各人一致赞同,自八七年開始進行續修, 不論速近,廣泛采訪,收集資料,統按支派門房編序,歷四年時間,至九零年告竣,譜系雖成,規模未備,至今已十余年矣,去歲數處遗漏宗親,欲認祖歸宗,余遵遗訊,為尊祖敬宗,敬宗则收族,將其編序入譜,順將十余年的新增人口統序入册,付梓刊板,希后起之賢,將遷漣祖之源,考證確切,溯之瑗公,訪之姑蘇,聯之海陵、如皋、淮安、吴興、金華、蘭溪為一譜,進而溯之滿公,聯華夏安定堂于一牒,是余所厚望,付梓之前謹述數言以為序。
十三世孫 秉高沐手敬序
祖 德 宗 功
貽 謀 啟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