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氏宗谱序 域(谱书) 现居重庆
回帖:本家谱是四川省盐亭县巨龙镇和射洪县伏和镇的胡姓族谱,现居住胡姓人家约2万,都是该族谱的后裔。谱中所说的祠堂大多不存在了,具体情况不胜了解。希望了解的人员多联系,多沟通。
我们属于该族谱后裔,离开家乡已有30多年,从族人中获得该影印件,经过整理翻译成目前模样,希望知道该谱的人士进一步的整理完善。

胡氏宗谱序 (译文)
长期定居一处的家族有族谱,就象国家有历史一样。以前熊明寓说:“一个国家有三大,即天大、道大、史大。”这就是重视国家的历史啊!一个家族有族谱,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如果国家无历史,那么,这国家的兴盛、衰落、安定、动乱就无从知道;如果一个家族无族谱,那么,这家族的世系源流就无从分辨。所以,国家的历史和家族的族谱这两种东西,都是不能没有的。何况国的根本在家,必须家整肃齐全后国家才能安定,因此,怎么可以轻视族谱呢!现在有的编修族谱的,经常援引世代为官的,附会有名的贤良,说我的祖先是某大官的后代,或是某贤良的后代,其意都是想借他们的名气为家族增光,却不知自己真正的祖先在地下都感到羞愧。窦韬去拜郭子仪的墓,哪里比得上狄青不接受编入仁义的图谱!王侯将相本来就不是天生的,一个人要立志高贵,又何必拉大旗作虎皮呢!
然而,世上有的人是同姓但是不同宗,例如姓刘的,有发源于陶尧的,又有发源于元海的;姓王的,有源于元城的;又有源于宜春的;姓马的,有马服的后代,又有马授的后代;姓石的,有周祖的后代,也有后赵的后代。凡是象这样的,本来不容许混淆,如果是赐姓的,原本就很特殊,而且世系无从考查,所以不是我一族的,就更不能编进族谱了。因为世系无从考查,而勉强穿凿附会把他编进族谱,这又不是历史缺文的本意了。老泉《论谱牒》中说:“有案可查的编进去,不可查的就让他缺着。”虽然荆公常常认为他的话不很正确,但他的话的主要精神却没有什么不对的。焕亭兄与我族三世联姻,他的言行,仪表很受亲族的敬重,大家都称他“端人”。他考虑到天下的定理,安定久了一定要动乱,值此国逢盛世的时候,忽然想到不能忘了祖先的恩德,于是很感慨地对我说:“我们胡家没有族谱,现在我想来从新编修它。它的宗派系序,不知的,不敢乱猜测,已知的,不能有一点疏漏。现请你说几句,写在族谱的前面。”我说:“胡氏是一个大族,因此,源流甚远。从以前的宾衍绪妫发源,到胡公满作周朝的陶正,周天子很器重他,称赞他是神明的后代,还把元女太姬嫁给胡公为妻,封胡公在陈这个地方。他十分恭敬的在那里守职。后来就把谥号作为姓,居住在安定,子孙繁衍。到汉朝,家族兴旺,子猛作谓城令,重孝道,讲究中庸。到了晋朝,文德大都督各御有方,伯武尚书郎请正严明;到唐朝,吟诗作文,族人均十分敏捷,香山会桌上往往也受称赞;到了宋朝,胡氏家族达到极盛,言行身代,可作湖、川的表率,在当时极为突出。康候写《春秋》,政堂作《读吴管见》、仁仲著书立论,借谈先生为宋子所事,西湖讲学、痛斥秦桧;其他如双胡,永清等,在元明的历史中,均有案可查,大家都认为是世宦之家,缙绅之族,虽然其间战乱不断,时局多次变换,但世系不绝。断断续续的记载十分简略,哪能没有遗漏,盼望有一本同根同源的族谱,传之于万世永远。现在你要新修族谱,去伪存真,上告慰祖宗百代的神灵,下开启子孙千秋的业绩,确实是壮举,也是最好的事情。新族谱脉络分明,条理清楚,后世的人才不会弄错。乐子说:“人安居三代,不修族谱是不孝的。”今天,借表兄的孝,来开启后世子孙的孝,也是很好的事。
光绪六年庚辰天节中 表弟贡生李伯仙拜撰
续宗谱序
宗高宗编修胡铨曾说:“山一定发源于昆仑山,千峰万山都是它的支脉;水一定发源于天的精,千川万河都是它的支流;人,一定要以出生发源的人为祖先,千万子孙都是他的后代。”现在看胡氏谱牒,往上直追溯到胡姓的开始,往下直叙到各世各代,按源流,辈份,年龄分脉归宗,孝子慈孙,家藏珍玩,都一一记载,一
下一页 (1/9)
‹上一楼:非常感谢anran宗亲提供了完整和宝贵的族谱世系流传记载及文献资料,请问谱中所提的玉屏山麓天顺 ..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