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了安徽绩溪的龙川胡氏宗祠。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知道国内还曾经有过这样一座胡氏宗祠,其规模气势与龙川宗祠难分伯仲,它就是座落在浙江永康的龙山胡氏总祠。胡姓在浙江永康市堪称大姓望族,据说目前胡姓要占全市总人数五分之一以上。从广义上看,永康胡氏的覆盖范围不仅限于永康市。其源流比较单一,绝大多数是属于三国东晋时期胡综、胡凤的后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分衍成三个不同的支派:一是以胡库为中心,以五代胡彭公为先祖的永康胡氏支派,二是以胡远、胡文质为先祖的龙山胡氏支派,另外就是以胡神为先祖的东阳东南湖胡氏。这是以永康、东阳为中心,覆盖浙江中部地区,辐射延伸至周边十多个县市庞大的胡氏一族。因为没有详细统计资料具体总人数不得而知,但几乎所有的支派都能够归纳到上面三个分支里去。永康胡氏作为浙江胡氏的主要代表,完全可以成为国内几个著名胡氏支派之一。
永康胡氏一本千支,分衍四方,修建胡氏总祠堂,以敬祖收族,是客观的发展也是历史的必然。清朝同治年间,在邑人胡蹯溪的倡议下,永康及周边地区共57个不同分支决定筹集资金,购买土地,建造一座胡氏总祠堂,用以置放永康胡氏的先祖及各个分支祖先的神牌。每年定期祭祀,以增进宗亲间的亲情交流。总祠选址在永康县东南的山川坛龙泉坊,龙泉发源于附近的龙山,故称龙山总祠。从同治七年(1868年)春正式开工,到第二年的秋天竣工,花钱1万串有余。祠堂建筑务求壮观,以至于成为永康城第一大祠堂。祠堂的主要建筑为三排大楼房,共三进。东西各翼以厢房,厢房也是二层楼。第一排为五上五下的高大楼房,设三扇庙门:中为大门,门框上方为砖雕“龙山总祠”四个大字;左侧为观德门;右侧是听彝门。进入大门即是厅廊,朱漆梁柱,东两首是楼梯。穿过大堂,便是一个大天井,两旁是楼厢,各有七楹,迎面看到的就是五楹七间的第二排大楼房,屋脊上为一顶清朝的官帽式的装饰。重檐歇山式,飞檐高挑,檐下悬挂着“一本堂”巨额大匾,取“千枝一本”之意。穿过“一本堂”,又是一个大天井,两旁是厢楼,各有七楹,迎面而立的是第三排楼房,同第二排楼房一样的规模,檐下高悬“敬立”二字巨匾、不称“堂”,是因为一座祠堂为一个堂号,故其他建筑都不称“堂”、第二、三排楼房宽约32米,高约10米,对于砖木结构的建筑来说,龙山总祠堂确实是壮观的、第三排楼房的西北角建有一排五开间平房,也可能就是总祠的办公地点,两边有厢房,檐下悬挂着“叙斋”大匾,故《龙山胡氏总祠录》的版心称“叙堂”,因为该谱汇辑于“叙”。“叙斋”的东首为东横门,有门房。祠堂还有规模较大的厨房、祠前楼屋、西边横门、通向大街的“龙山胡氏总祠”的庙亭等附属建筑,四周都有围墙,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据有关资料介绍,安徽绩溪的龙川胡氏宗祠的占地面积是1200多平方米。江西宁都黄陂镇的山堂胡氏宗祠、浙江兰溪生塘胡村的胡氏宗祠,还有这座永康龙山总祠都应该算得上国内较大的胡氏祠堂。
总祠堂三排主要建筑的底层为陈设拊主(分支)的神龛,正堂中所设的神主,当然是各支派承认的不祧之主和始迁祖,两边厢房的底层则为两庑,东西两庑的拊主即为旁支庶系。楼上的房间主要供前来祭祖的人员住宿的。可以设想:每大祭祀来临,57个村镇的耆绅及其子孙会聚到总祠,以每支派5人计,就有近300人,济济一堂,热闹非凡。祭祖的仪式必定在大堂中进行,祭祀仪式结束,摆开桌椅,便是大规模的分胙餐饮。由此可见,祠堂的规模通常是宗族盛衰的晴雨表。永康龙山胡氏在建造总祠堂后,便进行修谱、合谱的工作,远近57个村镇的胡氏纷纷前来参加祭祖、合谱、设立祔主,于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和民国十九年(1930年)两次编修并刊印了《龙山胡氏总祠祔主录》,反映了当时在总祠堂设立的祔主在不断地增加。 同治年间永康龙山胡氏总祠录(57拊主)有:库川、溪岸、黄岗、可投、大后、湖塘、壶山、鍾川、古陇、适游、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