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南山看谱 91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回帖:......
我个人看法,族谱记载从北宋开始尚且将信将疑,北宋之前的可信程度就更低了。可以肯定地说,国内目前尚无唐代私家谱牒存世,所有唐代之前的世系都是有疑问的,我们不能肯定地说哪些详细记载是可靠的。我看到国内有的族谱甚至记载了周朝时代先祖的详细生卒年月,还有所谓的“汉谱”、“汉碑”详细记录了每一位汉朝时代的先祖先妣生卒年月、墓葬朝向。我们也看到了从胡公满以下众多的“生子一”现象。这些无法稽核的族谱记载,往往出自于最早年代的修谱者,他们肯定没有想到由于他们的草率给后人带来的无穷麻烦。实际上,先祖就是先祖,我们也只能认为他是先祖,因为没有其他的佐证材料说明这些先祖存在或不存在。所以我个人认为,既不要轻易去否定这些先祖的存在,也不要轻易去相信那些族谱上的记载。为了达到修一个通谱的目的,大刀阔斧随意删减世系,闹得古代的祖先与现代的精英们都寝食不安,我说这真是庸人自扰,没事找事。如果能拿出可靠的证据说明从胡公满而下的一代代先祖的存在合理性,我无话可说。可是现在的所有证据能让人信服吗?下岗祖先要让他口服心服,我看真要难为那些新世系的设计者们了。
就东南湖胡氏和永康胡氏、龙山胡氏而言,我们承认浙江中部这几支共祖胡综胡凤的胡氏派系的关联性非常密切,但也仅此而已,而彭公、神公、远公以上的世系恐怕是永远无法得到考证了。正如浙东胡进思支系一样,史料记载,胡进思是五代吴越湖州人,以屠牛为业,并无他的祖上资料,我怎么也琢磨不透是如何把他与胡质挂上勾的。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正良宗亲所阐述的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在库川谱和东南湖谱上这些“外纪”本身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即使有先祖的生卒年月,也要打上一个问号。而从彭公、神公而下的世系就不一样了。胡加木宗亲曾详细给我介绍过神公之后东湖、南湖胡氏先祖的复杂迁徙过程,别的我都没有记住,但起码近千年下来,我还能听到这种传说,我多少要相信正良宗亲说的二十二次修谱的最早一次就是这样记载的。还有库川谱上从彭公以下廷讦、廷许、廷评,三个分支清晰,开始了永康库川胡氏的瓜瓞绵延至今枝繁叶茂,而此阶段正是北宋的初期。到元朝名人胡助,更是值得东阳胡氏所骄傲的人物。谱学专家和学者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从始迁祖以下的家族历史记载,把研究方向和精力放到虚无缥缈的远祖世系,那是得不偿失的,所谓“失”就是在浪费时间。谱序中常言“略远而详近”,我在某图书馆和一位资深管理员讨论这个问题时,他也明确表明了同样的态度。用这种观点来看待目前网上对胡氏世系的争论,必要与否就一清二楚了。
我们研究谱事,本来就是为了辨清祖源、沟通族系、敦亲睦族,增进宗亲之间的亲情,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地区联修族谱(如华林大成谱),或者说跨地区、跨族支联修通谱也未尝不可,但切不可不顾客观条件,以个人主观观念作指导,超越时代可能性去做不现实的工作。近代历史上,这样失败的先例不是没有过。当前,不管是已经出版的,还是正在筹备出版的,都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谱”。继续听取广大宗亲的意见,以科学的态度慎重对待这件大事,我以为主持者们还应三思而后行。
南山
2008.10.09
原载: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
下一楼›:国内胡氏文化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私家收藏的胡氏族谱,作为文字载体存世的数量已为数不 ..
‹上一楼:无法回避的争议--《中华胡姓通谱》首卷专家学者定稿会
胡仕奇宗亲的一篇文章,吸引了网上无 ..

查看全部回帖(1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