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国内胡氏文化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图书馆和私家收藏的胡氏族谱,作为文字载体存世的数量已为数不多,而且绝大多数没有电子化;另外有关胡姓研究的公开出版物屈指可数,并不多见;近年来有组织机构或个人编辑的胡氏《通谱》、《通考》、《通鉴》类书籍开始出现;通过胡氏宗亲网网站也有部分家藏族谱内容上网发表。总的情况看目前胡氏资料存在以下特点:一是资料范围不广泛,二是重复率很高,三是缺乏分类整理,四是可信程度差。
上海图书馆最近(2008.10)统计胡氏族谱有339种,得益于早年的族谱收集和妥善保存,近年来大约三分之二的族谱已经电子化,可以在上图阅览室电脑上阅读。按地域分类主要是浙江地区的胡氏族谱占大多数,从年代上看多为清朝乾隆年以后的藏本,残卷很多,但也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民国年间族谱。其次是浙江图书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组织过一次全省民间收藏族谱调查,大约有100多种胡氏族谱登记在目录上(胡氏宗亲网网站有收录),但我发现族谱内容摘要和编目上也存在许多问题。湖南图书馆整理了《湖南地区胡氏族源流》,共记录了191胡氏分支,但绝大多数内容过于简单。国内胡姓大省之一江西省的图书馆胡姓族谱收藏很少,同样情况四川省也是属于人口大省,但省级图书馆收藏的胡氏族谱只有不到10种,其他省份的情况大致相同。而在浙江的某些市县级图书馆、档案馆所藏胡氏族谱也有一定数量。目前国内图书馆胡氏族谱收藏总数量不详,私人收藏者手里也拥有一定比例。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犹他州图书馆,早年与国内图书馆进行文化交流,拍摄了一定数量的族谱微缩胶卷,从目录(大约有200多种)上看大部分与国内图书馆收藏重复,而且以上海图书馆居多。美国犹他州图书馆在全球设立了远程家谱阅览室,其中亚洲地区台湾、香港都可以查看,但由于与上图的收藏重复率高,所以也没有必要专门去使用他们的微缩读物。我认为在江西省和湖北省的民间胡氏族谱收藏应占很大数量,有人说江西省可能有四万种各姓族谱,可能有所夸大,但我相信至少应该有一两百种胡氏族谱分别在这两个省的民间收藏,调查工作需要在有关组织的协调和支持下进行。
专门的胡姓出版物似乎是在2000年前后才开始出现。在此之前,由于地区性宗族活动被限制,姓氏文化研究并没有受到重视,国内出版物仅限于《百家姓》这样的通俗读物。最早的胡姓专著应该是在2000年出版的《中华姓氏谱--胡姓卷》和《中华姓氏文化丛书系列--胡姓史话》,遗憾的是八年过去了,国内尚未出现由胡姓本家编著的胡姓专著(这两种图书都是由外姓编著的)。我认为由王廷洽先生编著、现代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谱--胡姓卷》是目前国内最好的胡姓专著,而黄启昌先生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姓史话》(后来又以《中华姓氏通史·胡姓》名称,东方出版社出版)也有其姓氏特色。以源流篇为例,几部著作(包括王大良的《程陈胡韩:中国大姓寻根与取名》)都以不同的论点角度叙述了胡姓的肇端起源,细细读来绝无晦涩枯燥之感。还有一个特点,这几部著作各述各的观点,各举各的事例,绝无彼此抄袭之陋习,不像近年之《通考》《通谱》整篇大段抄袭现象十分明显,也就是所谓“重文字数量,轻考证份量”的现象。直到现在,这几本专著还是我案头必备之书,每每读来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2000年前后,除了国家专门机构部门组织编写姓氏书籍以外,民间姓氏研究爱好者也开始重视本姓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这段时间(应该说还要上溯许多年),本家胡姓文化研究者主要有下面这几位:
胡春芳,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他在1999年就出版了《中华胡氏人物志》第一卷,这应该是国内最早的胡姓人物资料汇总。 我估计其主要资料来源很可能是《某某人物辞典》中的胡姓人物,但由此开始了我们胡姓杰出精英人物的专门记载,直到现在各种各样的《通谱》《通考》里,这些人物依然占据了很大的篇幅。胡春芳教授在2002年又对其书内容加以扩充,更名为《中华胡氏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