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胡海先生字金胜,民间胡氏文化研究学者,现居广州市。以他的传奇故事和颇为鲜明的个人观点,在胡姓文化爱好者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胡海先生今年80岁,他从1993年开始,走遍国内东西南北18个省,自费调查胡氏情况达14年。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他编写印刷了1000本《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免费寄送给全国胡姓宗亲。胡海的名字与《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是划等号的,胡海的精神也一直为广大宗亲所钦佩、赞赏。应该说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为我们留下了这部辉煌的著作,是给胡氏子孙留下的宝贵遗产。因为这本书凝结了老人太多的心血。我认为《大通考》里的最宝贵的是江西等省份的资料,他曾十数次前往江西各地,这些江西资料许多都没有公诸于世,是胡海先生第一次做出了江西各地的族居表格,抄录了大量序言、世系,每一村每一地都有详细记载宗祠、族谱、迁徙、人口情况。他编著的《大通考》资料,已经或将会被广大宗亲所使用,这个意义上说,胡海的确是一个注定要永远被人记住的老人。但是,客观上来看《全国胡氏大通考》这本书,也不是没有遗憾之处。贪大求全几乎是每一个著书立说者的通病,他们都是喜欢把自己的著作编写得和砖头一样(胡观文两卷书重达五公斤),而忽视了里面内容的精炼。《大通考》里也有胡姓《人物志》,如果去掉这部分内容,《大通考》的篇幅将会减少三分之一左右。还有,我认为《大通考》的精华就是对江西、广东、福建等地胡氏族源族居的考察与记录,而其他省份,胡海先生虽然去过(如他去甘肃安定郡故地、曾考察过胡宗南的祖籍地),但大多数地区的胡氏情况却完全是在照抄国内胡姓出版物仅有的资料。目的也是为了凑成“全国”之“通考”,这样就有些名不副实了。另外胡海先生对胡氏起源、安定胡氏的诠释、华林胡氏世系等观点也引起了网上热烈的讨论。由于是免费赠书,印刷1000本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限于个人精力等方面原因,在短期内尚未有再版的打算。
最近国内还有一家胡姓组织准备出版《中华胡姓通谱》(与胡观文为主编的《中华胡氏通谱》只一字之差)。但是由于存在许多内部外部意见分歧,这套通谱的问世可能会有些麻烦。2006年成立的“中华胡姓通谱”编委会,原隶属于“中华胡姓宗亲联谊会”组织,领导开展修全国胡姓通谱工作。据2008年3月份的声明,“中华胡姓宗亲联谊会”和“中华胡姓中心”已经取消,机构不复存在。由“中华胡姓通谱”编委会和“江西国光教育基金会”负责编修工作的继续。据介绍《中华胡姓通谱》的首卷将在2008年底出版,目前除首卷中有关总世系和统一字派的争论引起各地胡姓支派的争论外,总会和分省分会就总谱和分谱的发行先后问题上意见也不一致。但是最主要的是各地编修进度不一,江西省和湖北省大部分地市的编修工作很快将要完成,而其他省份的省级组织机构都没有建立,更不可能实现省谱的编修了。从《中华胡姓通谱》的编修大纲上看,“通谱”在各地各分支族源辨析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上的考证,所占比重不大,与上述的《通谱》《通考》相仿,主要还是资料的收集汇总,而在目前是远远达不到“中华全国”范围的。所以我的个人看法,国内这些组织机构和个人,花费极大的财力和精力,印制成书的《通谱》《通考》最终都很难被胡姓宗亲所认可,因此这类印刷品不宜重复编撰出版。目前工作的重点还在广泛的调查研究阶段,出“通谱”时机并不成熟。
胡氏宗亲网(http://www.hszqw.com.cn)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胡姓姓氏网站,胡氏宗亲网的最大特点一是民间性质不属于任何组织机构、二是公益性质不追求任何经济回报。网站以“网络联系宗亲,共享族谱资料,讨论族源支派,方便寻根问祖”为宗旨,在收集整理国内外胡姓资料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具体表现在:利用网站信息平台,人人都可以上传发布本族资料。目前《胡氏各地字派字辈汇总(求精中) 》一帖有1328张回帖,点击率高达11万次,是宗亲们关注的首帖。网站建立了“胡氏寻根数据库系统”,目前已经由宗亲自发录入近900条族居数据记录。开通了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