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岐轩脉学课堂(1)
北京岐轩堂中医研究院院长朱雅卿,开学致辞。
他从 脉诊可以速成, 又说到 脉诊不可神化。
从 脉学研究之现状,得出《中医复兴 脉诊当先》的结论。
朱雅卿老师详细的阐述了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便给我们讲解 岐轩中医脉学入门课 --气一元论。
整理讲课内容 如下:
气在中医理论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至少是和阴阳、五行同样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在教科书里占的分量却远远不如阴阳五行,到底气的分量有多重,比较一下“气”和“阴阳”、“五行”在《内经》中使用的频率,就能初步说明问题。
《内经》中,有近3000个“气”字。 相比之下,其中“阴阳”连写出现约290次,“五行”连写约24次。今《内经》162篇,大约16万字,“气”字约占1/50。显然,“气”比“阴阳”、“五行”出现的频率高得多。实际上,在《内经》中,气字出现的频率,仅次于虚词之、者,在所有实词中,它出现的频率最高。再看宋本《伤寒论》,约4万字,其中“气”字,约300个。《医林改错》约2万7千字,其中“气”字,约370个。可见,自汉末到清末,即便不多说理论的方书,都根本不能离开气。或者说,离开“气”字,中医便无法说理。若没有气和气化学说,中医的阴阳、五行、天人相应、脏腑、经络、药理、方剂和治则等,便都成了空的理论外壳。
所以深入理解气的概念对解读《黄帝内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前人的一些论述对其进行了一些归纳和阐述以抛砖引玉。
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运行不息且无形可见的最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或本体,它又充塞于宇宙万物之间,与宇宙万物相互渗透,成为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使万物相互感应协调而构成一个整体。气的自身的运动变化,推动着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成、住、坏或生、长、壮、老、已;从现代哲学角度可理解为是占空间、能运动的客观存在。
精彩连接: 物质 (马哲)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各种不同表现形态。物质不能被创造和被消灭,世界上各种事物的产生和消失,只是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概念阐释一
气是存在于宇宙中的不断运动但无形可见的最精微物质。气存在于宇宙之中,运行不息,虽不具有形体、声音、状态等,但是客观的实在,是天地万物的共同构成基础。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之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幽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后又进一步说:“视之弗见,名之曰夷;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抟之而弗得,名之曰微,三者不可至诘,故混而为一。”这就是万古不变之道也,生生不息之气也。《庄子》认为气存在于宇宙之中,“通天下一气耳”,而人类也由此气聚合而成,如该书《知北游》说:“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列子》则认为“有形者生于无形”,而气生于“太易”,无形无状,“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此气“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列子•天瑞》)。
概念阐释二
气是宇宙的本原或本体。气做为中国古代哲学逻辑结构的最高范畴,是最高的本体,宇宙即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构成;气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质料或元素。气是一个抽象的、一般的范畴。如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气就是无形而运行于天地之间,聚合而生万物的宇宙本原物质。《老子》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两汉时期,元气学说盛行。《春秋繁露》认为,“元者,始也”,“元者,为万物之本”,并产生于“天地之前”。《论衡》认为元气自然存在,产生天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