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南山看谱 91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回帖:浙江瑞安一位宗亲用快递给我发来一份族谱资料,让我协助他核实一下族源来历。吃过晚饭,打开邮件仔细阅读几遍,看来这一支族的族源并不复杂。从几个不同房谱看都无一例外引用了一份明朝洪武年间的谱序,其中涉及源流部分描述为:迄宋熙宁间讳永字仲宽公,始自泰州徙婺之东乡固城,迄今汤溪青阳居者是也,三传讳谦仕宋知钦州,绍兴中以南渡乱自婺徙温之平阳,生(上雷下两田)公,为瑞州知州。自平阳徙居瑞安东丰湖,生二子,长尚贤,次尚义,当宋乱迁居淮上,生二子,长济字圣慧仕宋。自淮归省平阳祖墓,道经瑞安悦丰湖山水之胜,遂家焉。次沔字圣清徙居五十都发族。这篇序文为明朝洪武戊寅(1398)年湖广永州同知第十(有作七)世孙胡光所作。
该族明朝之后修谱情况不明,但在1991年和2003年分别重修过房谱,对于族源没有异议。新谱认为该族始迁祖为六世济公,其弟沔公徙居五十都发族即为浙江文成玉壶祖。本来已无异议,但是前几天这位宗亲来电话,说他在胡观文主编的《中华胡氏通谱》上找到了他们这一支的来源:他们是华林胡氏仲先一支的苗裔。我们知道江西华林胡氏主要族居地在江西和湖北,尤其是元凤的八个儿子仲尧、仲容、仲雅等都是在华林祖地析居,并没有听说有后代迁居浙江东南部。为证实这件事,我打开了胡位伯宗亲发给我的华林康熙十九年谱(是谱为目前所存世最早的华林谱之一,包含了众多各地华林分支)。找到仲先支,是这样记载的:元凤之七子,仲先字惟肇,居三峰水口。生子二,用文,居三峰水口,用廉,居高安东港。这里的仲先很清楚,并不是仲宽。两个儿子用文用廉和瑞安仲宽三子(贞、谅、匡)也不一样。也就是说,在康熙十九年(1680)时的华林谱上,找不到瑞安丰湖始祖仲宽的记录。然而今天上班后翻开胡观文主编的《中华胡氏通谱》却令我大吃一惊。第500页“胡氏历代华林世家”一章中,91世 元凤公七子仲先公:一名仲宽,字惟肇,又字永堂,娶萧氏,生子二:用文、用廉。又娶陈氏,生子三:贞、谅、匡。奇怪的是,用文和用廉的世系却只字未提,贞、谅后裔也再未见,单单挑选了一个“匡”开始平铺直叙,谦--元(估计是那个复杂的“雷田田”打不出来)--尚义--济,这完全是瑞安丰湖胡氏的直系记载。而后再分支又到了湖北武穴。胡观文的所谓“华林世家”记载到第107世,后面世系仲绝大部分是属于湖北武穴的这一分支。我想从91世到107世,如果详细无遗漏的话,应该至少几十页甚至上百页都有可能,不要说面面俱到,但从91世起,为何只青睐瑞安丰湖和湖北武穴这两支,其他如仲尧、仲容、仲雅的后代无论从知名度还是从支系规模上都要比仲先支要大得多,在胡观文先生的“胡氏历代华林世家”中却毫无反映?
为寻求答案,我又翻开了奉新县樊明芳主编的《华林史话》一书。这本书完全不同于胡观文的写法,对华林胡氏的分支给予了较全面的介绍。在仲先一节,我发现所记载的内容和胡观文文章中的记载完全一样,摘录如下:
北宋 元凤七子仲先,一名仲宽,字惟肇,又字永堂,号亮斋,徙居宁州带溪三峰水口,为三峰水口始祖,配肖氏,生用文、用廉;又娶陈氏,生贞、谅、匡,父子同居宁州带溪三峰水口,匡娶钱氏,生谦;谦官温州府,娶周氏,生元(也估计是那个复杂的“雷田田”打不出来);元娶何氏,生尚贤、尚义;尚义字万二,娶王氏,生济、沔;济字大六,娶陈氏,生岳;岳字千四,娶林氏,生茂;茂字敬四,娶魏氏,生景、隆、组;组字端三,娶钱氏,生彬、安、杰;安字忠四,娶谢氏,生晏堂;晏堂字诚十,庠生,娶聂氏,生海、深,系湖北武穴奇瑞户始祖。
究竟是怎么回事,我困惑了。是樊明芳抄胡观文的,还是胡观文抄樊明芳的?不管谁抄谁,上面的世系和远在浙江瑞安丰湖胡氏族谱上的记载,完全一致,并无半点差错!但凡资料必有来源,观文文与樊文,如果文字相同,必然源于一处,只是需讨论谁在先而已。我关心的问题并不在这里,我看来倒是有一种可能性存在:就是人为地将瑞安丰湖的仲宽接到华林的仲先那里,并且通过
下一页 (1/2)
下一楼›:时逢岁末,从江西九江传来好消息,耗时两年的《中华胡姓通谱》首卷本即将出版发行。这是继广州胡 ..
‹上一楼:复制引用南山看谱:
婺源清华胡氏
新安胡氏
绩溪遵义胡氏
绩溪金紫胡氏
无 ..

查看全部回帖(1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