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胡宗南祖籍世系的调查与讨论
回帖:北方山河破碎,战火纷飞,人命如草的时候,以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揆一等人发起了“东南互保”行动,才保全了长江以南半壁江山不至于生灵涂炭。
   1901年(光绪27年)年届八十,下台五年的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定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伤心的一个条约——《辛丑条约》。此时的李鸿章心内涌起的那种“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的感慨在大清的土地上几人能知,几人能晓。掷笔而下的李鸿章一定深深的感受到了“满天风雨下西楼”的无奈和失落,再也没有了早年出道时的那种豪气和慷慨。那种“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间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再也不复存在,百年而下,只留下了梁启超的三句感叹——“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1902年(光绪28年),胡际清决定从此定居孝丰县鹤鹿溪村,同时续娶吴太夫人,是年12月回到镇海,带孤居老家的儿子胡宗南来到孝丰县鹤鹿溪村。换句话说,胡宗南将军在其7岁时正式成为孝丰县(今安吉县)人,好在那时还没有如今的城乡户籍二元制的限制,搬个家,换个地方,易如反掌。
   1903年(光绪29年)胡际清秉持着“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儒家信条,命胡宗南将军跟从同村邑痒生诸鸣鉴先生学习“四书五经”,开始启蒙教育。
   1904年(光绪30年),继续跟从先生学习,想必枯燥的儒家经典没有难倒天资聪颖的胡宗南将军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老方法一定也有它的教学效果吧,鹤鹿溪的青山绿水一定也常常给那些诵读“四书五经”的孩子们一种别样的快乐吧。
   1905年(光绪31年)因为诸鸣鉴先生去世,胡宗南将军又跟从同村邑痒生诸献庄先生学习,继续着儒家经典的诵读。教育之余,献庄先生一定也常常有过孔子的那种“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走一回吧,否则,不是太辜负了鹤鹿溪的那片青山绿水呢;否则,献庄先生怎么能培养出如儿子诸文韵(吴昌硕外甥)一样的国画名家呢。
   风云变幻,被迫的开放和不断的国际化(所谓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是也),加上张之洞、袁世凯等一干具有现代思想的大臣们一再奏请,清政府终于在这年的八月向世界宣布废除传统的科举制度,实行新式教育制度,制定新式学制(亦就是留传至今的小学、初中、高中学制)。也就在这一年,一向被世人看作小日本的战胜了貌似强大的俄罗斯,真正实现了“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追求的“脱亚入欧”理想,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相对于亚洲其他封建国家而言)国家,真正进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
   1906年(光绪32年)胡宗南将军继续跟从同村邑痒生诸献庄先生学习。是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开始。不过“昨日之日不可留”,给大清帝国进一步改革体制,自我修复更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1907年(光绪33年)跟从同村邑痒生诸懿德先生学习。懿德先生以胡宗南将军聪颖勤奋,常常以历代名人名言名行激励胡宗南将军,期待其以后有所成就,可谓慧眼识珠者也。
   1908年(光绪34年)继续跟从同村邑痒生诸懿德先生学习,胡宗南将军的继母吴太夫人过世。也就在这一年的十月,光绪慈禧相继去世,而且两者死期仅隔一天,真是末世之时,奇事特多,直至今日,还引起无数后人的非常二加一的历史猜想。
   1909年(宣统元年),这年2月胡宗南将军进入孝丰县城高等小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新式教育的熏陶,也是清政府教育改革的惠及所至。校长为邻村康山沈涵先生,岁贡生。
   1910年(宣统二年),学校开始分甲乙丙丁四班,将军因为学习、品质均为优秀,分在甲班。同班同学有章桂龄、章锡龄、章懿龄、诸文蔚、诸文荇、章旭初(名云)、刘庚阳诸人。可想而知也是名列优秀的学生了。
   其中章桂龄未在小学堂毕业,1912年
下一页上一页  (2/6)
下一楼›: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
   浮沉随浪,只记今朝。
   苍天笑,纷纷世上潮。
..
‹上一楼:叶霞翟
http://baike.baidu.com/view/571119.htm
  叶霞翟(1913—1981),女,笔名叶苹 ..

查看全部回帖(24)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