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建威将军连城胡公传
回帖:连城公传注释
(1)连城公:娄子集胡氏金乡支十七世,七世祖汝枢公裔孙,诞辰于清朝道光末年,光绪二十年前后去世,享年五十多岁。
(2)皖匪:即捻军,起义前称捻党。它是北方地区以农民为主反抗清朝统治的一种群众团体或组织。捻党产生于清初康熙年间,1853年,太平军进入安徽,并于5月初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北伐推动了当地捻党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捻党遂转变为捻军。1855年11月,各路捻军齐集皖北雉河集(即今安徽涡阳县城),推张乐行为盟主,建立五旗军制。从此,捻军由分散向统一发展。
(3)小阎王:即张宗禹,绰号小阎王,安徽雉河集人,家有沃土四千余亩,清末捻军领袖。初随叔父、大汉盟主张乐行参加捻军起义。后转战苏豫陕鄂皖,受太平天国梁王封。1864年与太平天国遵王赖文光整编捻军,以骑兵为主,步兵配合,流动作战。1865年歼灭清科尔沁王僧格林沁部,并粉碎湘军曾国藩的封锁。1866年从河南率西捻军入陕,联合回民军。1867年元月于西安灞桥大败清军,12月为援助遵王赖文光所率东捻军从陕北南下,经山西至直隶,逼天津,南下山东,被清军包围。1868年8月转战至骇河边,下落不明。咸丰七年,张乐行攻占六安,命张宗禹率多旗赴五河打捎。宗禹日:“别部不遵吾令将奈何?”乐行日:“杀之!”进至五河,捆载而归。李昭寿时已降清。督兵追之。宗禹传令,返掉拒敌。蓝边黄旗旗主张文之亲信随从十八人,傲不听命,宗禹悉诛之,投尸水中,众皆股票。宗禹挥众反攻,大败昭寿。张文归见乐行,泣诉亲信见杀状。乐行以洁宗禹,宗禹日:“叔命之矣,“禹何敢违!”乐行日:汝真阎王哉!”由此众称张宗禹为小阎王。
(4)左公帅:指左宗棠(1812、11、10-1885、9、5),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时为亲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5)关陕征回匪:指1862-1877年间,发生在西北地区爆发的大规模的反清回民起义。首领白彦龙、王明章、杨文治、马正和、张泗明、冯君幅、赫明堂等十余人。
(6)守备:武职。其职守是管理营务和粮饷。
(7)爵帅刘公:即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湖南湘乡人,父亲厚荣、叔父松山,都是湘军中的军官。刘锦棠10岁时,其父因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而丧生。成年后,投入叔父所在的湘军,随同叔父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积勋至州同、巡守道,还获得了“法福灵阿巴图鲁”的荣誉称号。1870年,刘松山在甘肃金积堡围攻起义回民马化龙部被击身亡。清廷根据陕甘总督左宗棠的推荐,命刘锦棠接统他叔父留下的老湘军。这一年他才26岁。马化龙在刘锦棠的猛攻之下投降,刘锦棠也因战功而得到了云骑尉的世职。一年多以后,他又攻占西宁、肃州(今酒泉),被派署理甘肃西宁道。后任督办新疆军政事务亲差大臣。
(8)赏戴花翎:赏,赏赐;奖赏。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花翎有单眼、双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圆花纹)之别。
(9)抚标:清代称巡抚所直辖的绿营兵为抚标。
(10)副将:官名。清武职从二品,位次于将军。
(11)不遑:遑(音,黄),闲暇,空闲。不遑,没有时间。
(12)省母:省(音,醒),探望,察看。看望母亲。
(13)张抚部:待考。
(14)蹬蹭:遭受挫折。蹬(音,凳),蹭(音,ceng去声)。
(15)怅惘:惆怅迷惘。怅(音,唱),惘(音,枉)。
(16)张公:即张宗本(1838~1911年),字修卿,乳名大恩,清末将领,巨野县丁官屯乡老张庄人。张公与连城公同为山东同乡。
幼年家贫,成人后倜傥不羁,因越货事发,离开家乡。1868年(清同治7年),投靠陕甘总督左宗棠,随军营去陕西,因多有功劳保举守备,赏戴蓝翎,奉命统领西征马队。他与士兵同甘共苦,军纪严明,训练有方,勇而有谋,攻城掠
下一页 (1/3)
下一楼›:金顺、树坤宗亲:连城公有着辉煌功绩却中年早逝,极为痛惜。为进一步研究该公,我近来查阅捻军史 ..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