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山东枣庄地区胡氏专帖
回帖:山东省枣庄市胡氏家族于清朝乾隆31年(接近清中期,即1766年),创修《兰陵胡氏族谱》,(安定堂)。倡议创修族谱者,是吾十五世祖振云、振魁讳二位先祖,编纂者振云讳。参与创修族谱共37位先祖,其中:十三世祖6位,十四世祖9位,十五世租17位,十六世祖5位。
关于枣庄市胡氏家族有些问题,族人在宗亲网发帖介绍时,说法不一,不少出现明显错误。为避兔造成负面影响,现将枣庄市胡氏创修族谱若于问题,试述如下:
一、关于枣庄市胡氏始迁祖始迁年代与始迁地
据吾创修族谱记载:始迁祖胡二公讳“宋世人,自南渡避金乱,遂家于峄之埠后村”由此是否可以试述如下:
1、关于始迁祖始迂地:始迁祖既然自南渡遂家干峄之埠后,必定来自峄之北方,峄之北方如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因河南、山西不仅迁民巨多,又是胡姓族人聚居地区,所以推测吾始迁祖始迁地,很可能始迁于河南、山西。
2、关于始迁祖始迁年代:据谱序推之,应始迁南宋(南宋1127一1279),距今约730一880年之间。
3、枣庄市胡氏家族,在全国近宗族,必然有之。始迁祖近支系有之,这是一;吾始迁祖胡二公讳,大公祖必然有之,说不定还会有三公祖、四公祖等。这些都有待后人考证与寻找。
二、枣庄市胡氏刨修族谱之前,原谱牒遂失,有待干寻找与发现
据吾创修谱序记载:“吾家素有谱牒,丁前明之季,兵燹频仍,族谱遂失迄今,计有百余岁矣”。由此可知:1、创修谱前吾家有家谱,否则,从始迁祖始迁至吾创修族谱近500一600多年,创修谱则无法创修。2、吾家原谱牒于明朝战乱时遂失。3、既然吾家素有谱牒,绝对不止一部,吾家谱牒虽已遂失,其它谱牒依然可能存在。谱牒要靠我们去寻找、去发现。4、即使谱牒全部遗失殆尽,始迁祖始迁地以及外迁宗族,在以后修谱时,对吾始迁祖迁出一支,也有可能在他们新修的家谱中,作出记载。
三、据枣庄市胡氏家族创修族谱记载,世代大致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1、自始迁祖始迁一至第十六世,在世年代应为清朝中期前《创修谱记载止于笫十六世(实际应为笫二十一至二十六世,其理由后述),这时己接近请中期》,
2、九世前大多失名,且肯定有漏记世代。
从始迁祖始迁(南宋1127一1279),至1766年吾创修族谱,计487一639年,仅十六代人,平均30.4一40年一代,据此推测,吾族谱记载,肯定有漏记世代。若按士奇宗亲论证的我胡氏平均24年一代计,约漏记5一10代。
族谱漏记世代,情有可原,因创修族谱时,己距始迁祖始迁约500一640年,距原族谱遂失,也百余年,且时己“祖茔虽有碑版,而世远残缺,己不能悉考(谱序载)”所致。
3、九世一十三世,世代记载基本无误(也不完全否定个别漏记世代)。此间,字辈不统一,九世祖共九位,其中使用“尚”字辈有七位,使用“守”字辈两位,“向”字辈一位。十世祖多使用“云”字,十二世祖多使用“景”字,十三世祖多使用“执”字(守、向支系,多使用“愿”字)。
4、枣庄市胡氏十四世是从清中期始(创修谱时始)。至现在,十八世一二十七世,十代人同时在世。
四、枣庄市胡氏家族历代外迁支系(至今没有与枣庄胡氏族谱接续)
1、迁江苏省沛县(以下庄名,均是清朝中期庄名)
a迁沛县流泉庄,始迁时间约明末请初。始迁祖系吾十一世祖“应贞”,配刘氏,生三子,分别是:长子“天临”,配贾氏,生三子;次子“天玉”,配杜氏,生二子;三子“天成”,配葛氏,生一子。至清乾隆31年,该支已传承至十五世。其中,时十四世祖9位,全部按老家“文”字辈取名,十五世祖12位,全部按“振”字辈。
b迁沛县南庄、天生桥,始迁时间约清中期前。始迁祖系吾十二世祖“景升”讳,之子,其长子“朴”,迁天生桥;其三子“机”、四子“桐”、五子“枢”迁南庄,至清乾隆31年,传承至两代。其中:十四世(“文”字辈)7位,十五世(“振”字辈)共9位。
c迁水门口。始迁时间约清中期前。始迁祖系吾十三世祖,分别是:“松”、“柏”、“栗
下一页 (1/2)
下一楼›:更正 山东省枣庄市胡氏【安定堂】世系年代字辈简述
据山东省《枣庄市胡氏族谱【安定堂】》记 ..
‹上一楼:在宗亲网发表帖文介绍自已一族情况,一定要真实、尽量确切,以避免给有关宗亲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查看全部回帖(6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