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南山看谱 91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回帖:“ 晋永嘉之乱,胡氏南迁。一支迁居赣南,赣东。唐末入闽,定居汀州宁化、长汀。《宁都安定胡氏族谱》载:胡陈郎于唐晚期避黄巢之乱,由中原徙江西永丰藤田,遂迁宁都小布,继分居山堂、暘霁、蔡江等地,时称东派、西派。据《石城县志》记载:胡姓是唐至五代南迁定居石城的。《宁都旸霁胡氏十三修族谱》载:唐代后期胡陈郎,从永丰藤田迁小布塔下。胡大郎于北宋嘉祐年间徙璜陂山堂,称为东派。胡伯原于北宋后期定居旸霁,称为西派。胡二郎从山堂移居蔡江湖坊,已传40代。《石邑坊郭里礼源胡氏族谱》载:胡澄亨,字克恭,明正统十三年任湖广平江县县丞,卒于官,后裔留籍。又载:胡天成、天礼同居一处,后因军务难充,胡天礼房迁居睦富。据长汀《客家风情》载:南宋末年胡万九郎从江西宁都迁长汀第三街大塘背。据传入汀州胡氏一系以胡铨(南宋赣西南人)为始祖,称“宋始祖忠简公”。另一系始祖胡辛于明洪武年间从江西临川入汀州,分迁馆前镇,童坊胡岭。长汀胡氏有西胡、东胡,自然是“五百年前共一家”。胡万九郎后裔迁宁化、汀州、上杭、兴宁、龙川、五华等地。胡氏万九郎第三子七郎迁上杭金丰里下洋,至九世胡铁缘移居永定中川,为永定中川开基祖。”----《客家姓氏渊源》周红兵等编著
久山兄弟你忘记了吗?你把上面这份资料寄给胡海先生,老人如获至宝,几次和我在电话上谈起过久山寄来的资料,昨天他又打电话给我讨论这件事(我也给他寄过同样资料,但他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
这是网上广为流传的一份有关万九郎先祖的记载,其来源是《客家姓氏渊源》书中“胡姓----文化名人之姓”章节,此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出版,在网上很容易找到电子文本节选,现在却被人冒名作者(胡养和),四处招摇,很不好。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8375而真正的作者是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赣州市总工会干部周红兵主笔,以及赣南师范学院教师王金平、深圳商报编辑陈美寿、中国政法大学教师黄婕。该书收集了中华客家常见的160多个姓氏,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客家主要姓氏。由于作者是赣南人,所以对这一带姓氏资料掌握较多,胡姓资料正好和我们所关心的万九郎世系有关,引起我的注意。
关于宁都旸霁胡氏的先祖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属于霸公支系,从吉安迁来,但从霸公到大琅公之间有十五代之多,年代上存在疑问(宁都山堂胡氏谱)。另一种说法是“胡陈郎”于唐晚期避黄巢之乱,由中原徙江西永丰藤田,遂迁宁都小布,继分居山堂、暘霁、蔡江等地(宁都安定胡氏族谱),年代对不上,这就排除了大琅公这一支属于霸公支系的可能,而是直接从中原避难过来的客家人。
有意思的是,我们福建长汀朱紫(汀西)胡氏一支的族谱上记载,正好在时间地点上暗合这个“胡陈郎”。“唐昭宗乾宁间,有裔孙某以进士官江西,遭乱去官隐于宁都,即白石公之曾祖也。(白石)公以宋英宗治平三年由宁都迁汀郡宁化石壁村。”但遗憾的是,胡陈郎是我们一支的先祖,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想,现在很多资料上都把长汀朱紫(汀西)胡氏一支认定是万九郎公次子六郎的后裔,我族族史由唐末推后到南宋,这和我们族谱记载是不同的。我和胡海先生到宁都看过山堂谱、暘霁谱,上面都没有记载有胡氏从江西宁都迁往福建宁化的分支记载。目前暂定长汀朱紫胡氏的先祖迁徙过程为:中原----江西宁都--福建宁化--福建长汀。
与宁都迁徙过程交织有关的还有胡海老先生的先祖胡万九郎。据福建广东胡氏谱载,胡万九郎系是江西吉安霸公--胡铨支系下的一个分支,由江西吉安迁江西宁都上山乡苦竹坳,这地方我和胡海一同前去察访过。除了当地人的一些传说故事,在宁都谱上也找不到任何胡万九郎的记载。所以到目前为止,万九郎属于胡铨忠简公后代,福建、广东庞大的万九郎支系属于霸公支系,进而属于华林胡氏的论断,我认为缺乏事实依据尚不能成立。
但是我注意到,在吉安胡氏世系上,确实是有一个“疑似”万九郎的人物,目前还没有考证出他就是迁到江西宁都的胡万九郎。在
下一页 (1/2)
下一楼›:南山家亲:你给族人们不知提供了多少家族资料,不简单,你是胡氏中的贤人、能人,值得敬佩。可是 ..
‹上一楼:转帖胡义国:http://bbs.zhhxzx.com/showbbs.asp?bd=120&id=7436&totable=1
湖南益 ..

查看全部回帖(1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