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像
回帖:明开国名将胡海的港城缘
2005年7月29日 连云港日报■张树庄 张义壮
http://www.lygrb.com/news/ReadNews.asp?NewsID=19271&BigID=8
《隆庆海州志》、《康熙海州志》及《嘉庆海州直隶州志》的“武职”人物中,都有明东海千户所武德将军胡海的介绍。然我们上世纪九十年代编写《连云区志》、《云台区志》时,只认为是古代一般海防首长,驻几年即他去,与我们港城无甚渊缘,故在老的人物篇章中都没有提及,这完全是我们对其所知甚少的原因所致。进入新世纪,南城胡氏续修宗谱,寻根问祖,在连云区丫髻山之胡之岭果园中一古碑前新竖一大理石纪念碑,重新颂胡海公之英雄一生。2005年7月16日,笔者两人随朝阳老书记胡维仁等胡氏一行8人,车至丫髻山胡大岭果园中,对胡氏古碑进行考究。跨涧过桥,踏荆穿林,新碑古碣全立眼前。细读慎考顿觉港城文化之深厚,胡海一生之不凡。
胡海、字海洋,江苏盱眙人,乃明开国名将,《明史》有传。一生随明太祖朱元璋转战南北,长征十省,首败元将贾鲁,连克泗、滁二州、晋升为万户,受命率部渡江,取南京、下镇江、再败元将谢国玺。擢升先锋,战湖州、宜兴,夺金华、绍兴,势如破竹。转战龙江、安庆,突袭九江、庐州,身伤多处而不顾,战无不胜而不骄,士卒钦之,太祖重之,授“花枪上千户”。率大军克荆、衡、潭四州,再擢宝庆府指挥佥事,为军中指挥使。后镇守益阳、祁阳、永州、靖州之敌,闻风自败,继而应调征四川、攻云南、势如秋风招落叶,所向披靡。朝廷封其为东川侯、洪武33年(1400),胡海年四十有五,朝廷授为武德将军,真乃功成荣至,永乐五年(1407)东海不靖,武宫急缺,调除直隶淮安尉守御东海中千户所,重返江苏,来我港城,在海滨之丫髻山安营扎寨,以制外海,成为我港城明初的最高军事长官,港城的明山秀水,丰粮旺渔,港城的淳正民风、敦东业、素朴实,为其所爱。年老乞休,子袭其职,自留港城,不归盱眙。兰芳桂茂,胡氏成为港城一大望族永乐16年,胡海作古,享年六十有三,留遗言,葬丫髻山,看海靖民乐,可安丘瞑目,后辈从其言,以示其考。
看古碣,年代久远,龙蛇难辨,听胡氏老人介绍,古碣原在下坡,九十年代因城市建设需要,胡海古墓与碑碣需迁,附近胡希科老人未惊动族人,自顾用三民工迁此岭上。迁时在墓中挖制钱一筐,用手一抓,皆成铜屑。还挖出一条大铁链、一个大铁球,乃古代之兵器。其尸骨全朽,只取其土与陪葬物用席包好,同碑碣一齐上移至此。我们事先无备,未带宜纸,无法拓,只就近耨青草擦碑碣之文,七八个人根据草擦后的字迹推敲辨析,集思广益,本一字不存的古碣,基本辨清矣,其上款是“天启二年岁次壬戍仲春月念四日吉日”十六字。这是建碣之时间1622年。中间一行是“胡故海敦素胡大公朝奉墓”十一字,我们理解“海”是胡海之名,“敦素”,胡氏堂号即为“敦素堂”,自己推乃胡海自身崇尚之美德,对子孙教导之要求,敦本业、素朴实,凤凰城里的胡氏宗祠,以往祠联特别注意“敦、素”二字,“敦厚能表、素行可嘉”、“敦仁处世、素道传家”、“大德敦化、宽裕素风”、“敦修六艺业、素谈九经基”……举不盛举,都在教子孙敦素也,胡大公下面“朝奉”二字,我们浅见为古官名。下款七字只定头尾三字“孝男”、“立”中间四字我们怎么擦亦无形可辨,我们断定是胡海子孙的名字,它不影响我们对古碑碣的理解。
明开国名将胡海,官港城,爱港城,居港城,葬港城,兰桂芳茂港城,昔市政协主席胡维德、云台区政协主席胡希锐、朝阳老书记胡维仁……皆其后也,此可谓胡海之港城缘,亦可谓港城之“历史荣”。
附:胡海征战七省图及胡海古墓碑照片各一。
下一楼›:胡海,胡大海,有知道详情的请贴上来.
胡海
〔胡海(1329~1391〕 定远县人,明将领。初 ..
‹上一楼:胡大海
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泗州虹(今安徽泗县)人,明朝开国功臣。
胡大海祖籍 ..

查看全部回帖(1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