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南山看谱 91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回帖:转帖如下:台海首席文魁欧阳詹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7784
simen :
有识之士皆知:唐德宗(李适)贞元八年(792年),时礼部侍郎陆贽典贡举,试以《明水赋》、《御沟新柳》诗,贵府胡谅先生与贾稜、陈羽、欧阳詹、李观、冯宿、王涯、张季友、齐孝若、刘遵古、许季同、侯继、穆贽、韩愈、李绛、温商、庾承宣、员结、崔群、邢册、裴光辅、万珰、李博等二十三人同登贞元八年壬申科金榜,其间皆天下优秀伟杰之士,时号:“龙虎榜”。当年欧阳詹先生未必会想到:从此榜走出来的人,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进程;而且,当年欧阳詹先生也未必会料到:曾经是同榜进士的胡谅先生,子孙繁衍会是如此兴旺!
南山:
唐贞元年陆贽主试《明水赋》,成就了中国科举历史上的一大奇观。拿现在的话来说是群星璀璨,非龙即虎,十分了得。贵府欧詹公出自福建龙海,亦是藏龙卧虎之地。一千余年来祭祀未曾中断,感人之深。我族胡谅后裔实际只是胡氏中较小一支,目前对先祖官宦行踪仍不甚了解。有资料说乃成都擢锦桥人,宦至福建汀州太守,后代迁江西丰城。又有资料说乃大宋安定胡瑗先生之祖,年湮代远,说法各异,一时也难辨虚实。然历史上确有胡谅其人,登龙虎之榜,也是我胡氏之族荣耀。非常欢迎欧阳先生光临敝网,共叙千年先祖的同榜之谊。
南山:
查得资料:宋代文人欧阳修的六世祖就是这位“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欧阳修的曾祖不姓欧阳,姓黄,后唐状元端明殿内阁掌院学士黄仁颖,娶的是欧阳詹的曾孙女(入赘欧阳家),生子欧阳偃,即欧阳修的祖父。2001年在江西吉安一村民保存的家谱中发现,欧阳修曾撰写过一篇自述世系文章,道出自身世系源流,据说与福建《状元黄仁颖家谱》的记载是一致的。所以严格说,凡是认欧阳修为先祖的欧阳氏后裔,都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从血缘关系上确认,他们应该是黄姓的后人。欧阳修应该以这位状元郎曾祖为荣耀,当然欧阳修大文学家也可以成为黄姓的骄傲。不独欧阳氏,我们胡氏也和他们一样,因为东汉时的胡广也可能“本姓黄”,我说的是可能,假如真是事实,那我们则比欧阳修的后人更加尴尬,因为有两个因素导致胡姓几乎在东汉时就已不复存在:一是春秋时代的姬姓、归姓胡那时就已经融汇消失,二是几乎所有的胡姓支派都将胡广列为先祖,而欧阳修后裔仅为欧阳氏中的一部分。我今天主要是查明代理学家罗伦所写的《芗城胡氏族谱序》中“狄青不附狄梁公,守道不附文忠公,梦煜不附忠简公”,即在家族世系上反对攀附的观点所举的三个例子,其中“守道不附文忠公”就与欧阳修(文忠公)有关,欧阳守道(宋吉州人,宋淳祐二年(1242)被聘为白鹭洲书院讲学,后任山长执掌院事。宋宝祐元年(1253)受聘任岳麓书院山长)。我很奇怪,既然同姓又同乡,守道为何“不附文忠公”,确实不与欧阳修同祖?还是那时候欧阳守道就已经知道欧阳修“本姓黄”了吗?有些事的确是认真不得,本想查查攀附名人的资料,谁知道引出如此一个吓人的话题来,并非我的初衷。但关于这个“改姓”话题,从古至今也从来没有停止过,除了“黄改胡”的说法,还有安徽明经“李改胡”,近代的胡风、胡绳、胡润、胡志明,这些人到底算不算胡姓?过去几乎每个家族都有入赘、出继的现象,现今独生子女国家政策,我们这几代人都会面临“香火”问题。以前还可以入赘,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了,到哪里去招上门女婿?说实话,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因为我就只有一个女儿,城市里也不象农村可以偷着再生一个(是否如愿添丁也难说)。不说能有欧阳修先祖那样好的运气,能招到一个状元金龟婿上门来,我看最好是建议女儿给我定向找个胡姓女婿来,能抚平我一半的忧心也行。越聊越跑题,对不住这位欧阳氏楼主,从你们的光荣先祖欧阳詹,聊到欧阳修的黄姓曾祖,再从胡姓的先祖胡广聊到改姓胡,落实到自身问题,以后再查查资料。说实话天天都在讲修这谱那谱,在现实情况(独生子女政策)下,我看这谱上记录的仅仅是前
下一页 (1/2)
下一楼›:你好!我也姓胡,我父亲想同你联系,我的QQ号:382440897,我们家的家谱祖辈依五行相生:即金木 ..
‹上一楼:有感于通谱免费发,这几天我县在催收购买通谱钱200元,我想收工本费也可理解,但赚钱就不应该, ..

查看全部回帖(1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