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寻根问祖求助
回帖:庆元岭头宗亲,福建屏南王林宗亲。我们是龙泉胡氏,我正在寻找十三代明朝王府参军胡深以上的祖宗,(从龙泉迁出)不知你们宗谱上有没有留下我所需要的宝贵资料?我将我的资料寄给你们,以备对照,
复印于龙泉档案馆:安定堂(军藉)胡氏通谱
胡君伯益墓志铭:(原文)
高丽国三重口口君,梁载撰,
奉元大夫征东行中省理部所官司洪彬书丹,
大中大夫监察御史崔帖木儿不花题盖,
至元五年乙卯,(1339年)十月望,征东行中书省,照磨兼管勾承发架阁痒;胡国定过余涕泣而告曰:先君没五年,家贫力薄,宅兆未卜,而先母继去,明年东来,又明年遇先生于平壤,辱过举为橼吏,授今官,凡八年而未能,中间尝命子深卜地归葬,惧不克胜,今深来,乃言得吉且葬毕,国宝既喜复恨弗获躬,又惧先君之德,光明于后,先生赐之铭,使一日归,志诸墓葬,
按状君讳堂,字伯益,其先世为丹阳人,李后主末年,有讳栋者迁于处州龙泉竹川,故龙泉之祖自栋始,其后十一世讳滂者,营生藏于东里,创基曰盘余,买田三百六十石,以遗子孙,至今祭者赖焉!
高祖松年,仕宋为衢州知录,曾祖应辰南渡后,中省试卒,娶宋室,祖父温州监税,知乐清县,娶何氏,父见大,宋节制司千官,以宋室婿抚州监军,后知临川县,时大军日南,弃官归老,丙丁以后,遭世艰难,昔读书习儒,颇复先业,性刚果,不能与世俗低昂,尝试吏龙泉,不乐弃去,长子早世,遂决杜门,无复仕意,里有竞,或就君,必解释,乡曲多以为赖,泰定四年丙寅,(1327)年七月十有七日,以疾卒于家,
君生宋咸淳壬申,(1272)年五月十日,至是享年五十有五,娶季氏,宋温州司户讳修之女,
君卒后五年,为至顺元年(1330)年七月廿日,发妻寿六十有二,子二人,长曰采(),娶张,张生补洪,三岁而孤,次则国宝,娶赵氏,越仙姑季没,继徐,孙男五,深,洪,潭,盖君所教抚,海博,孙女观奴,盖君没后而生,至元四年,戊寅(1338)年,正月壬申,朔,深奉君及季氏葬于里之南巷。并复赵氏于季氏之左,君弟洞之子,钦,镛,亦奉洞葬于君之墓之右,礼也,山庚未辛止,向丙内乾外,吉也,国宝远客兹土,而深能成父之志,俾其祖父母,及其母皆归于土,东来觐告,又能从余读书,属文亦可谓能,世其家矣,故为铭曰:
龙泉之先, 世居丹阳, 爰自栋始, 来迁括苍,世有淑人,
克志天潢, 既光共族, 又享土壤,君为赵甥, 乃服儒服,
试吏为县, 以卑为辱, 归为杜门,治家教孙,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 惜也未用, 负其所存, 竹川三里,南巷绵迩,
环以田山,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燕南你待,
铭君之碑, 山高水深, 千载为口中, 以下缺~~~~~~。
细解墓志铭〈龙泉胡氏〉
以龙泉市塔石乡南弄村保存下来的明朝开国员勋,王府参军胡深之祖父胡镗字伯益,墓志铭细解本族世系:2009年4月27日,(600)多年。
第一世::胡栋公:于南唐末帝李后主(李从珂)960——975年,也有书称宋初(宋第一代皇帝赵匡胤)960——975年,从丹阳(指牡丹)即指洛阳,唐朝国都在洛阳,所以泛指为河南,实际是从(陈留)徒迁至闽浙交界龙泉,遂为龙泉人,胡栋为龙泉胡氏的始迁祖:(处州龙泉东里竹川南巷,)发族之地,现改为(龙泉市,塔石乡,南弄村),龙泉是三水六山半分田的苦地方,胡栋来到这样的环境,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传子,,,,,,,,
第二代:胡蟠乡民生活。说明(胡栋这支是南北朝,刘宋太子左右率将军,北候胡藩的五大分宗第二房胡瑜的后代顺延下来,,,,,,
第三代:文虎乡民生活,
第四代:胡竦于945年,带着家少离开龙泉,到福建章州发展,成为闽中始祖,台湾省胡姓中有胡竦之后裔。(这里指出从河南迁来)。
第五代:“胡晟”乡民生活,
第六代“胡滂”。菅生藏于东里,创基曰盘余,买田三百六十石,遣子孙,至今祭祀赖焉!
第七代“胡松年”乡贡进士,巨州知录,兼事参军,
第八代“胡
下一页 (1/2)
下一楼›:复:我是山东日照岚山胡家林村的。我们的字辈是佃(善)、章(守)、日、顺、燕、羽(翼)、鸿、 ..
‹上一楼:我是山东日照岚山胡家林村的。我们的字辈是佃(善)、章(守)、日、顺、燕、羽(翼)、鸿、续、 ..

查看全部回帖(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