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http://hi.baidu.com/nxwdld/blog/item/ad4300085e4fb4920a7b82f7.html
安定郡:
汉有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建安十九年(214),曹操向安定郡派出太守,在今宁夏境内仅设朝那(今彭阳古城)、乌氏(今固原南)二县,均属雍州安定郡所辖,安定郡治移至临泾(今镇原县东南)。十六国初依旧。后置安定县(今甘肃泾川北),移安定郡治到安定县。
安定县:
汉县名,在今甘肃泾川北,隶属安定郡。东汉废安定县。十六国时,再置安定县,并为安定郡治。隋、唐安定郡,即泾州。唐后期曾改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为泾川县,为泾州治所。
原州:
北魏始置,西魏仍为原州,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北周、隋朝依旧,治平高,(今宁夏固原),辖今固原、平凉一带。唐后期曾属吐蕃,唐收复后原州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宋原州依旧在今镇原县,元改名为镇原州。明为镇原县。
高平县、高平第一城:
高平县(今宁夏固原)。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汉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北周改名平高郡。
临泾——西汉临泾县在今甘肃镇原南,从东汉到北魏,为安定郡、泾州治所。西魏废县。隋复置,在今镇原。唐元和中在此置行原州,五代、宋、金为原州治所。蒙古并入镇原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当时在黄河支流泾河流域的中上游,设立了北地郡。西汉初年,从北地郡分置了安定郡,所辖21县,临泾县就是其中之一,在今镇原县境。 安定廿一县 临泾负盛名 西汉时安定郡共辖21县,即:高平、复累、安俾、朝那、泾阳、临泾、卤县、乌氏、阴密、安定、参 、三水、阴盘、安武、祖历、爰得、眴卷、抚夷、彭阳、鹑阴、月氐道。郡城当时设在高平。临泾古县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县份。 临泾县,人杰地灵,民风淳厚。从西汉初的公元前二世纪建立到明代洪武二年废县,经历了1500多年的沧桑岁月。其所以有名,是因为在这段漫长的 历史时期内,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出现了不少著名人物。人以地而立基,地因人而出名。国史二十四史上立传的名人,就有二十多位。如后汉三贤之一王符、东汉循吏李恂、东汉名将皇甫规、西晋武将胡奋、北朝文仕胡方回、胡叟、北魏重臣胡国珍、北魏宣武帝皇后胡充华、北魏武将胡虔、北齐大臣胡长粲、南齐大臣席阐文、名将田弘、北周良臣席固、中唐循吏皇甫镛、宋代“飞虎将军”向宝、宋代武将曲端、杨政、金时名将张中孚、张中彦、明将仇钺等,不胜枚举。 另外临泾县有的名士国史虽然没有立传,但其事迹载入史册者,代不乏人。 临泾县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很多,遗址遍地,文物丰富。 公元25年正月,孺子婴在临泾称帝。诗云:王莽篡汉群雄惩,刘婴登基临泾城。方望弓林封将相,更始灭婴光武兴。 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公元418)年,大夏国王赫连勃勃临泾发迹,长安称帝,在临泾县境茹河北岸(今镇原县祁家川)驱民修筑赫连城。 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京官出身的泾州刺史奚康生,为逢迎出生于临泾县的虔诚佛事的胡太后,开凿佛窟北石窟寺,北石窟寺位于蒲河、茹河交汇处东岸覆钟山下,堪称陇东一绝,闻名四海。1958年划属庆阳县(今庆阳市西峰区)管辖。 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公元518年),胡国珍死于洛阳,其女胡充华亲主丧事,并将其母皇甫氏的灵柩与其父的灵柩遣使持节护送到临泾县故土(今上肖乡)合葬。其墓葬今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525年万俟丑奴于临泾率兵起事,不断扩张。在党原伏杀官军二万余众,斩杀北魏骁将崔延伯,公元527年,自称天子置备百官,改元神平。 隋文帝开皇二年四月(公元582年),隋将韩僧寿、李充分别在临泾县西的鸡头山和河北山,击败突厥。鸡头山在今开边镇,秦始皇曾登临此山。 安定人荔菲世雄于公元616年杀临泾县令,举兵起事,自号将军。 公元774年吐蕃攻临泾。后来唐军在百里城打败吐蕃。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临泾镇将郝玭对泾原节度使段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