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中华胡氏族谱序言精选(现代篇)
回帖:国以史为鉴,族以谱为聚。历史是安邦治国的镜子,是爱国主义的源泉,中国历朝政府都重视编史;族谱是维系血缘的纽带,是我们民族的基因,历代有识之士都主张修谱。历朝的国史是地方志书的纲领和灵魂;宗谱之类的地方志书是历朝国史的诠释和脉络。国不可无史,编史有助于*权的巩固;族不可无谱,修谱可激励家族的团结。
临海石鼓的《胡氏宗谱》自1935年续修后,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续修《宗谱》,不仅是胡氏族人的共同愿望,也是孺子梦寐以求的夙愿。由于受家庭和环境的熏陶,我自少喜欢历史,考入大学,攻读历史。大学毕业后,任职他乡,每年回乡探亲,家父常谈起修谱之事。他不止一次地说:石鼓《胡氏宗谱》多次毁于兵火。一是宋末元初,元相伯颜派董文炳率军南下,追捕南逃温州的南宋两位皇子,路过石鼓,遇到拦击,发生激战,全村被夷为平地,族人四散,仅剩三男。二是清末,太平军进入浙江时,侍王李世贤自金华取道缙云,仙居进攻台州,路过石鼓,遇到胡氏族人顽强阻击,又一次遭屠焚,全村仅剩三座房子未烧。此外,由于石鼓地处三江汇合处,地势低矮,三年两头遭水灾,文物难以保存,所以历代宗谱几乎散失殆尽。现存之谱,是后人据传说或外逃族人的家谱而编修。元朝之前的祖系全是传说,不可相信。家父的这些教导,我一直牢记在心,却又力不从心!
世纪之交,欣逢盛世,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石鼓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在义万、尔恭、尔兴等耄老的一再催促和嘱咐下,于2000年成立了由增杰、义友、尔顺、家荧、家和、华玉、菊波、茂林、满江、克印、增波等人组成的修谱委员会,主持修谱。根据分工:村干部发动群众,筹措资金;懂历史的知识分子外出调查,汇编材料;来信嘱我寻根,查找胡氏始祖的来历。
中国胡氏,据史书记载,起源于三处:一是舜之裔胡公满,西周初年,封于陈(河南淮阳),其子孙或姓胡,或姓陈;二是另一舜裔姓妫,封于胡(安徽阜阳),其子孙或以国为姓,或以氏为姓;三是魏晋南北朝时,鲜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支改姓胡。这三支胡氏不断衍繁迁徙,遍布全国各地。其中甘肃安定,河南新蔡,两支胡氏,人才辈出,是华夏之望族。
台州胡氏,据孺子查考,渊源主要有四支:一系唐末江苏如皋胡仁之后裔;二系唐末江西豫章胡琛之后裔;三系五代浙江吴兴胡进思之后裔;四系北宋浙江永康胡则之后裔。
临海石鼓胡氏,据明朝洪武戊寅(1398年)年修,由胡仁第十八代裔孙小翁撰的《胡氏宗谱序言》载:“吾族胡氏,世为泰州如皋人,唐僖宗乾符年间,始祖太尉公,统卫军执金吾,黄巢乱,提卫禁兵,与兄弟出浙江,抵宝婺,历东瓯,兄弟皆失于阵,惟祖得之处州,徙台寓临海。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追赠为武略公,于所寓之地,建祠以祀,兄弟配享,称之曰伯翁,叔翁”。又据三门县小雄胡家峙村,修于清朝光绪二年(1876年)的《胡氏宗谱》载:“翻阅旧本,均是大唐时,以执金吾统卫军,追赠太尉,讳仁,字朝义公裔下。历东瓯,抵宝婺,带兵浙台,居于台之石鼓。为石鼓所出三房:长房仍居石鼓,次即胡家峙,三分徙温郡”。据上述两则记载而知:临海石鼓胡氏,源于江苏泰州如皋。又据有关文献记载,泰州如皋胡氏源于甘肃安定,而甘肃定定胡氏系虞舜苗裔胡公满之后裔。现在散居台州临海、三门、黄岩、温岭各地的胡氏,大都是石鼓胡氏之折派。
宁海古属台州。胡氏是宁海的大族。据宁海中胡《胡氏宗谱》载:始祖胡琛,祖籍豫章,唐乾宁举进士,事后唐庄宗起居舍人。致仕后徙居会稽。其九世孙胡瓘自会稽迁居宁海硖石。宋末元初《资治通鉴音注》作者,著名爱国历史学家胡三省系胡琛第十九代裔孙。据现存各地族谱记载,宁海约有十余个村均是硖石胡氏之折派。
据《资治通鉴》和奉化排溪《胡氏宗谱》载:始祖胡进思,浙江吴兴人,年青时以屠牛买肉为业,唐朝末年投奔钱镠部下,成为一员猛将。晚年任吴越国内牙统军使。由于多次遭钱镠孙子钱弘倧侮辱,怒不可遏,于公元943年发动兵变,废钱弘倧
下一页 (1/3)
下一楼›:癸亥增修之胡氏族谱,编纂期间,适笔者旧疾高血压兼神经衰弱症缠身,时愈时发,虽抱笃志苦干,惜 ..
‹上一楼:夫三才之道混沌时以定之,日月星辰,刚气上腾;山川土石,柔气下凝;资阳以昌,用阴而成。然刚者 ..

查看全部回帖(1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