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也谈华林胡氏
回帖:很高兴拜读喜全宗亲的文章。作者能将这样高水平的文章,发表在胡氏宗亲网上,南山深感有幸。提个小小建议,如果能将标题改为“华林胡氏族谱”,可能讨论范围更加集中,但如果后面还有族谱之外的文章待发,则不必考虑修改。
我在2008年时曾写过一篇《南山看谱》就华林胡氏早期族谱(大成谱)谈了自己的拙见。看谱者,学谱也。看过以后有疑问,写出来见教于方家。在网上能遇到喜全、学谦、位柏、tjh 等华林族系的研究专家,请就其中华林早期族谱的成谱过程、世系编撰详情、后代分支的认定,以及近代联修族谱活动的开展等等问题,多多赐教解惑于南山,想必广大宗亲也受益非浅。如是,胡氏宗亲网的学术研究之风气(即某人所称之的“味道”)将大大有异于其他同类型网站,这是我们很高兴看到的现象。
闲话少说,还是先把南山去年的一篇拙作呈上,请各位华林族系研究专家批评、指正。
《南山看谱14早期华林胡氏族谱探源》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394&page=2&fpage=1
就这一话题,很早以前就有心动笔写一写。但有两个顾虑,其一我并非华林胡氏后裔,手上也没有掌握多少华林族谱;其二猜想华林方面可能早有此类论文发表,只是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研究中华胡氏文化,不可忽视华林胡氏,研究华林胡氏,不可忽视其早期的族谱记载。南山孤陋寡闻,看了许多华林族谱资料,动笔写一写也是给自己加深印象的一种方法。所以仅把下面文字作为是自学华林胡氏族史的习作,不敢说能对宗亲有多大的帮助,如有谬误之处,敬请专家学者及时指正,以免以讹传讹,贻误他人。
宋徽宗政和丁酉七年(1117)勤公所编修大宗图。是目前我所知道最早的华林胡氏族谱,(见江西新建县华林胡氏族谱--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680-1682)。而胡海先生著《全国胡氏大通考》标注的年代是宋徽宗政和壬辰二年(1112),相差五年,问题倒不是太大。勤公即胡勤修,侍御八世孙迪功郎。也就是说最早的华林谱是城公后的第八代,在宋徽宗政和年间所修。此时距离华林五宗--珰瑜琼王告球年代大约200年。查世系图胡勤修应是晋陵琼公这一支第八代。世系为:城--琼--持--徽--冧--饣希--宗哲--勤修。由琼公支系后人而不是珰公支系后人首修(?)华林谱,这很有意思。因为我们知道,华林胡氏的大宗应该属于珰公支系,琼公支系后人至今远远少于珰公支系。被胡海先生质疑的华林胡氏早期世系最初就是在胡勤修这次修谱中定下来的,并一直被延续使用至今。胡海先生认为:华林派胡勤修于宋政和二年(1112)创谱,编篡自《陈杞世家》20世,下至华林诚(左上高下早右成,下同)78世,广为胡氏族谱载用,经考证(见《大通考》238页)是史书人名联接,非脉传世系。(见胡海《珠玑古巷建起全国性胡氏大宗祠感言》http://www.hszqw.com.cn/bencandy.php?fid=16&id=526)这个世系之所以受到胡海先生质疑,关键在于将历史上的名人(胡刚、胡广、胡质、胡威、胡奋...)连接起来,成为华林胡氏的先祖。尤其是东汉三国两晋时期,有的先祖排列明显不符合生理年龄规律,如从胡质到胡奋七十年里历经五代人,疑问很大;从质公到藩公十三代平均不足十五岁一代,现在又有人提出疑问,东汉胡广到晋朝胡奋十四代人年代跨度才133年(见http://www.zhhxzx.com/bbs/showbbs.asp?bd=126&id=4291&key=胡晏平&totable=1)。胡喜全宗亲在胡氏宗亲网论坛上提出:宋真宗至道三年至景德元年(997--998),华林胡氏曾组织了一次空前规模的七省宗谱大联修。(见 胡喜全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179),如果此事确实,那应该比胡勤修这次修谱要早一百多年。我个人看法,公元1000年左右尚属于华林胡氏的早期发展阶段,从城公而下不过四五代人,恐怕还不至于形成“空前规模的七省宗谱大联修”,但目前我还不清楚在胡勤修之前,是否还有过华林胡氏的族谱合修。
唐老作大宗谱。在一些华林族谱中,经常可以看到有这一记载,但我至今不知道这次大宗谱编修的
下一页 (1/3)
下一楼›:华林胡氏始于胡藩,胡藩源于南昌西山的“双岭胡氏”。胡藩的姑母,乃豫章罗企生母,据《东晋胡夫 ..
‹上一楼:我还是坚信华林谱创谱(实际上在勒修公修谱之前就有老谱,只是老谱残缺不全,世系难以理清)之人 ..

查看全部回帖(3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