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206c310100eerw.html
山西老解/原创博文
1913年,叶霞翟出生于浙江省松阳县西屏镇一户普通农家,原名叶霞娣(沈醉称之“叶霞弟”应为笔误——笔者注),父母盼望下一胎生个男孩,故为其取此名。
叶霞娣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929年,16岁的她即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浙江省立处州初级中学师范,在松阳县立成淑女子小学任教。父母盼其早日嫁人,有所依托,遂托媒人为叶霞娣介绍了一个丧妻的财主。当时,叶霞娣也受到现代民主思想的熏陶,坚决抵制这场封建包办婚姻,遂于1931年跑到杭州,考取了浙江大学农学院,时年18岁。
叶在浙大农学院攻读不足半年,即转入浙江省警官学校第三期甲训班。至于为何转学?查遍史料,并无记载。毕业后改名为“叶霞翟”,分配至军统机要处任职,1935年又入上海光华大学读书。
抗战前夕的1937年春,经戴笠介绍,叶霞翟结识了胡宗南。当时,24岁的叶霞翟正是上海光华大学大三学生;而41岁的胡宗南时任国民党第一军中将军长。尽管双方年龄差距17岁,但一见钟情,甚为投缘。据《宗南文存》记载,胡宗南赠诗叶霞翟,诗中写道:“纵无健翮飞云汉,常有柔情越太华。我亦思君情不胜,为君居处尚无家。”
后因抗战爆发,胡、叶婚事一拖就是十年。1939年,叶霞翟赴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学习,获博士学位。期间,胡、叶之间不断鸿雁传书,可谓情意绵绵。
胡宗南在给叶霞翟的一封信中写道:“吾妹此次远渡重洋,去国离乡之感,离愁密密,兄因职务在身,未能亲来话别,尚希旅途保重,俾免思念。”(见《胡上将宗南年谱》)
1944年,叶霞翟海归,先后任成都光华大学、金陵大学教授。1947年春,相恋十年的胡、叶喜结连理。婚后,叶霞翟先后育有四个子女,即胡为真、胡为善、胡为美、胡为明。(见《西北王胡宗南》,经盛鸿著,198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至于胡、叶为何相恋十年才结婚,各版说法大致相同,即胡宗南曾发过誓言: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即:不驱逐倭寇,不成家。
1950年,叶霞翟随胡宗南逃离大陆,寓居台湾。1962年胡宗南病逝后,叶霞翟在台北从事教育、家政研究工作。晚年以“叶苹”为笔名,著有《天地悠悠》一书,深情回忆了她和胡宗南的恋情。1981年,叶霞翟因病辞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