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徽绩溪胡氏专栏  (已更新第11楼: 绩溪学人的“李改胡”丛论)
回帖:鉴定家乘所产生的分歧论争
  一.分歧论争的焦点
  长期以来,围绕胡雪岩、胡适的始祖、始迁祖是否李唐后裔,专家学者解读正史已形成两种不同意见。明经胡内部和本地一些学人在研究明经胡时也多次产生分歧论争,全面的了解这些分歧和论争,对梳理胡雪岩及胡适的先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这些分歧论争的焦点是:
  1、始祖胡昌翼究竟是已封王、逃匿于婺源考川的唐王还是襁褓中为避朱温篡唐之难由婺源人胡三携归考水的唐昭宗幼子?胡昌翼是否以唐宗室特封唐王以及如何看待正史没有记载“李改胡”来历;
  2、胡延政是否在宋初任绩溪县令,敕封中王、赐居胡里。
  3、胡里胡姓究竟是婺源清华常侍胡,还是胡延政始迁绩溪的后裔?中王村头的庙宇究竟是中王祖庙还是王姓所称的九相公庙,中王是地名还是封爵?
  4、《新安大志族》早在元代就载称明经胡是李唐宗室之后,明清的徽州府县志籍也进一步确认明经公是唐昭宗幼子,方志的载述是否属实?
  二.分歧论争的发展演变
  始于元代修谱、建明经桥分歧初显端倪
  胡梅岩(次焱)是明经胡名贤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硕儒,他所写的“论始祖”,“论姓氏”和“省墓序”等成为明经胡各派修谱时自觉遵奉的“金科玉律”。阅览《乾隆中王宗谱》得知,胡梅岩原来所写的《论始祖》一篇的内容已被后之修谱者删改。现在的康熙、乾隆等版本的明经胡宗谱所看到的《论始祖》都说“三公载明经以归方在襁褓”,与原先的《论始祖》所称的“三公载府君(指胡昌翼,笔者注)归日才八、九岁”大相径庭。这说明明经胡在历代修谱时对胡昌翼身世的表述不一。后之修谱者为使“李改胡”的帝胄之说毋庸置疑,辩称这是“月、年”之误,即把八、九月误作八、九岁。由此可见胡梅岩在述及明经胡始祖时并未与唐昭宗幼子联系起来。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明经桥记》中。元代,昌翼公的第十五世孙胡明善重修考川村头的“太子桥”,以石易木,并更名为明经桥,尚书汪泽民为之写记,记称:明经公出李唐季年,“诸候王子避乱南走,匿胡氏。按纲目,(唐)乾宁四年,诸王尽杀,殊无遗类”,汪泽民对太子桥及其传说提出了质疑,由此可见,在元代对明经胡来历的表述就出现了分歧的端倪。为了使唐太子之说天衣无缝,明经胡二十二世孙胡贯特在《始祖唐太子考》中作了这样的辩释:“凡天下事传之实者,无如口碑,桥以太子名者,口碑也。(明经桥)记改明经而口碑不改者,是太子之征终不能掩。”他认为最凿凿可据者莫如口碑,即使桥名易明经,但考水及当地百姓的口碑仍以太子桥相传。所以说胡昌翼为唐太子是完全可信的。
  三. 明代修谱分歧趋于明显
  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围绕明经胡始祖是否李唐宗室,硕儒胡双湖究竟属考川派还是清华派,明经胡各派及明经胡与婺源清华勋贤胡氏在续修宗谱时展开了论争,分歧已趋明显:
  嘉靖三十三年(1544),婺源考川发起纂修的宗谱刊布。该宗谱首次以统宗谱的形式确认:“胡本陈胡公之后,考川胡氏祖明经公,实唐昭宗子,导于胡三公而氏其氏。”为了有别于新安其他诸胡和避免再次发生胡李通婚之事,这次编纂的统宗谱其谱系排布有这样的特点:在明经胡始祖昌翼公之上,按照旧唐书依次排列李唐世系,昌翼公之下则为明经胡世系。同时在宗谱封而上印上“明经胡氏”的谱名。此外,又在谱序和谱系等方面,也写上昌翼公本李唐宗室的内容。
  但作为考川明经胡氏长房胡延政迁绩溪龙井的一支,在嘉靖三十五年(1556)辑纂《龙井胡氏族谱》时,就只字未提胡昌翼系出李唐。该族谱在介绍明经公简历时,仅用了“字宏远,又名绎思,行十七,登同光乙酉进士”这十几个字,从该谱所编入的南宋嘉定年间撰写的旧序来看,其存真传信的编谱风格跃然纸上。旧谱序直言不讳的写道:“四十七世曰瞳公,官寓宣徽两府,黄墩瞳公生珍,珍生清,清迁婺邑考川,乃生昌翼公。”明经胡始祖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该谱的新序则着重于阐述修宗谱应遵循的原则,强调宁而不
下一页 (1/4)
下一楼›:有关始祖始迁祖来历的三篇观点不同的文章
  1、乾隆版统宗谱《延政公知建德军考》
< ..
‹上一楼:谱牒如何表述明经胡?
谱牒的介绍
  在叙述了正史,方志有关李改胡的记载后,我们再 ..

查看全部回帖(50)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