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徽绩溪胡氏专栏  (已更新第11楼: 绩溪学人的“李改胡”丛论)
回帖:龙川胡氏源流疏(转载)
http://hi.baidu.com/%BA%FA%D6%B2%B3%CF/blog/item/d3aff9108314d909203f2e19.html
为弄清龙川胡氏的源与流,我们先借用《(绩溪)金紫胡氏家谱》的《古系》来疏理其源。
  《(绩溪)金紫胡氏家谱》创修于宋绍兴壬戌(1142),由《宋史》名臣胡舜陟之弟胡舜申草创,复于乾道乙酉(1165)续成;淳熙辛丑(1181),由胡伟续修。入明以后,永乐癸已(1413)又由胡信续修;到成化甲辰(1448),复有胡景润、胡汝庆数人再修。清朝嘉庆戊寅(1818),朴学大师胡培 等再次重修;六十年后,光绪丁丑又开始了续修,直至光绪丙午(1906)才完成此次续修与刊布的工程,是绩溪的名谱之一。谱中辑存的史料,如胡舜陟、胡仔、胡匡衷、胡秉虔、胡培 、胡培系、胡澍以及胡晋接等人的史传、家传、行状和诸多的序、书序、记,至今仍倍受学界关注。此金紫胡氏,就是蔡元培先生在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序》中所津津乐道的“世传汉学”的绩溪胡姓。
  是谱《古系》的“按语”,颇能说明胡姓的由来和流派。其《按语》开篇曰:“宋绍兴间,舜申公始修胡氏族谱,以唐散骑常侍宓公为始祖,后之续修谱者悉仍之。考舜申公谱序云,盗贼之后,谱牒鲜存,盖即方腊之乱,惊散逃避,旧谱丢失,宓公以前之世系遂不可考耳。明成化谱亦云,舜申公所编家谱,因原谱湮没,乃断自散骑常侍为始祖。舜陟公作序,虽追溯得姓之由,叙吾族所自出,于汉则言广公,于晋则言焱公,而自广公至焱公、自焱公至宓公,其世次固莫得而言也。国朝应魁公重修《仲彰公支谱》,乃有古系上溯黄帝,而胡公满以下皆有世次可纪。近又从坑口派得刊本《统宗源流谱》,乃宋景定间绩溪市东、坑口,黟横冈,歙东关各派同修之谱,以晋兵部尚书链公为始祖。吾市东派修至彝公,吾祖相公与修斯谱,谱首载有相公序,谓‘焱公守歙州因家新安之华阳镇’……”。由是可见,绩溪金紫胡氏(即绩溪市东派)与龙川胡氏(即坑口派)是同源的胡姓,皆以胡公满为始祖,以胡广、胡焱、胡宓为汉、晋、唐的先祖,只是金紫胡氏断自唐散骑常侍胡宓为迁绩溪市东的始祖,龙川(坑口)胡氏则断自晋散骑常侍胡焱为始祖。因此,金紫胡的《仲彰公支谱》有上溯至黄帝的古系,录存了胡公满以下的世次;也因同源的关系,绩溪的市东派(即金紫胡氏)、坑口派(即龙川胡氏)和黟县的横冈派(城郊)、歙县的东关派便于景定辛酉(1261)联合刊布了《统宗源流谱》。虽然金紫胡氏后人对“景定谱”的编撰存有异议,但仍秉承太史公作《史记》“旁采旧闻,悉著于篇”和汉儒传经往往“异同并载”的态度,保留了《仲彰公支谱》中胡公满以下至32世链公的世次,又保留了《景定谱》链公以下至50世宓公的世次(含胡焱),使两世次相连,一并作为金紫胡氏的“古系”。而金紫胡氏一支,仍以宓公为始祖而不失苏老泉和朱夫子修谱的宗旨。
  综上所述,龙川胡氏(即坑口派)与金紫胡氏(即绩溪市东派)乃同源的两支胡姓,皆视胡公满为始祖。不同的是,龙川胡氏视34世胡焱为龙川始迁祖,金紫胡氏则视50世胡宓为绩溪市东始迁祖。

龙川胡氏源与流(转载)
龙川胡氏是一支源远流长、人文显赫的胡姓,早在宋元时期,就被视为“徽郡罕有出其右”的世家大族。
  龙川胡氏的谱牒资料显示,其远祖可一直追溯到虞舜之后的满。因满死后谥号为胡,后人称呼他为胡公满。据说,周武王非常器重舜的这位后裔,并以自己的玄女嫁给他,又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一带),建立了陈国。陈国到春秋时,被楚国所灭。胡公满的后裔中,有人以谥号为姓氏而散居各地。以胡为姓的胡公满后裔中,在后汉有位赫赫有名的胡广。胡广,字伯始,安帝时举孝廉,升尚书郎,累迁任司徒;此后因拥戴桓帝而升为太尉,再迁太傅。他通达朝政,因此,京师有民谚说:“万事不理问伯始。”他的一生,历经六帝,位极人臣。在龙川胡氏谱系资料中,他被列为29世远祖。胡广的重孙、32世的胡链,曾任西晋兵部尚书;胡链的孙子胡焱,在东晋
下一页 (1/4)
下一楼›:http://www.longchuanly.com/2009/0311/101.html
  现存的绩溪旧县志有四部:万历辛已(15 ..
‹上一楼:自己查一下万年历:http://www.china95.net/wnl/wnl_3000.htm
要说明的是,常有人反映,查现 ..

查看全部回帖(50)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