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舜帝至妫满世系之一
回帖:上述意见很好。所以要众姓都参与讨论吗。
每个人都可以有个人观点,不同观点是需要相应证据作基础的。
代间隔常数30年,正负5年。走综合多地和传统总结。例:
检查老“家谱”应撑握的二把尺子
(一)、时间慨念

“时间慨念”初看比较空、散,结合到具体家谱就立显它的贡献。在不少家谱中前朝人到后朝做事,迈过几百年。后朝人反到前朝作官,缼的就是大时间慨念。“时间慨念”在使用时是装在心里的,从开始到结束。看不见摸不着,时刻要丈量。

(二)、代间隔年

“代间隔年” ,即上代人一岁到下代人一岁时的相距时间,以年计算。“代间隔年”常数或系数为30年,正负5年。
“代间隔年”的作用,是丈量家族发展,家谱完整程度的一把尺子。它能解一些未知的搬迁年代,也可给某些人于时间的定位(接近时间)。值得一用。
“代间隔年”同时负有对各分支平均“代间隔年”的制约或指导作用。一般在加减5年范围,大于或小于这个数,就要查查该分支的情况。在计算各分支时,则以各分支的平均“代间隔年”为主要依据。
“代间隔年”为30年的根据:
一〉、它是集古谱、今谱、大支谱、小支谱、本姓谱、外姓谱而折中的数字。
1、湖北襄阳泥嘴袁巷家谱:平均“代间隔年”为29.6年。
2、湖北南漳龙门混通峪家谱:平均“代间隔年”为35年。
3、四川城都开榜教授的《新编袁氏家谱》 平均“代间隔年”为32年。
4、《史记·陈杞世家》的,平均“代间隔年”为27年。
5、二十四史中袁氏有两大支系。汝南汝阳支,平均“代间隔年”为29年。陈郡扶乐支,平均“代间隔年”为35年。这两支的平均数为32年。
6、外姓,中国笫一家孔子家谱,平均“代间隔年”为31.96年。
不再一一列举,“代间隔年”为30年是个相对的平均数,它兼顾多方,留有余地。

二〉、“百年三代”说,是古、今研究代与年的关系时常见和普遍使用的一把尺子。

三〉、姓氏遣传所决定的。
大凡活体,都是具有顽强的、极端自主性的传递能力。人类是高级动物,他的自我传递能力更强更具排他性。即使有某种改变,也是极其缓慢的。“丫染色体是人类遣传过程中最稳定的染色体。”这是学者袁义达的研究成果。
人类文化,基本上是以姓氏文化展开的。姓氏文化是以父系丫染色体为魂,为根进行传递的,这就是遗传!现代的姓氏子孙,是古代姓氏祖宗们在现时代的表征。即带有古姓氏的本质,又含有新时代的气息。换言之,就姓氏遗传论,现代子孙具有的、适用的,古代祖宗们照样有,照样适用。“代间隔年”为30年,是匡算代与年关系的通用定式。即可用于近代,也适用古代。
下一楼›:尚海海 先生
  你还是没看清楚我提的问题,你说的 年代间隔年”为30年 代与代之间总的可 ..
‹上一楼:关于“从满之妫姓下衍的只有一陈氏”
胡姓的出现是在妫满受封陈地,其子孙以谥为姓。
陈 ..

查看全部回帖(1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