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中华胡姓通谱》安徽沿淮地区(第一卷)
回帖:古往今来,国有国史,地方有志,家有家谱。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祖国传统文化丰富资源的开发不断深入,谱牒文化研究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在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宗谱总目》的通知中指出:“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次,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地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本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与当时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文物、资料、教化、寻根价值,是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等多种学科研究的宝贵资料,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具有丰富的科学教育内涵。修谱的重要性还在于,为了明确昭穆,统一世次,以使长幼有别,亲疏以合;也为了记录宗族繁衍的历史过程,维系氏族血缘关系,教育后人饮水思源,寻根问祖,以行孝悌之礼,使本族优良传统得以继承,以激励后辈子孙效仿与上进。它可上慰先祖,崇祖敬宗,尊宗祭祀,笃知恩义;下启后人,正伦理,勤学向上,报效祖国,孝悌有道,敦宗睦邻,、团结共进。此时适逢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之盛世,在以胡 锦 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激励吾胡氏宗族同心同德,加倍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为祖国建设尽心尽力。
据考,吾胡氏出自西周,是以谥号为姓。胡姓始祖为胡公满,是舜帝的后裔。《史记·三代世表第一》记载了胡姓的远古世系,记载的依次是黄帝一昌意一颛顼一穷蝉一敬康一句望一侨牛一瞽叟舜一虞思……虞阏父一—胡公满。周武王灭商后,把妫满封为陈国,妫满统辖陈国故地,国号称陈。据《左传·昭公八年》记载:“胡公不淫,故周赐之姓,使视虞帝。”妫满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胡姓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境内发展繁衍。两汉至三国时期,我氏族人已播迁于今四川、江西、山西、湖北、河北、广东,后又发展至甘肃、安徽、福建、广西乃至海外各地。现今胡姓是全国姓氏排名人口众多的姓氏之一,居第十五位。
中华胡姓在历史的发展中,枝繁叶茂,人才辈出。光耀正史的胡姓家族,群星璀璨,英雄豪杰,志士仁人,层出不穷。晋初,胡奋官至尚书右仆射;西汉时期胡广,先后奉侍六朝天子,七蹈相位,位至三公九卿;南宋时期,有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胡铨,他坚决主张抗金,成为一代名臣;明朝开国功臣胡大海,被封为越国公;还有官拜大明左丞相的胡惟庸,明朝嘉靖年间兵部尚书胡宗宪。在经济领域,近代有被人称颂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民族工业杰出代表胡亚基等。文化领域杰出代表有魏晋时期的胡质,官拜荆州刺史;胡安国是南宋时期湖湘学派的创始人;胡适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巨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古代和近代的胡姓家族,名人志士不胜枚举。当代社会胡姓也是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淮四县有厅级干部八人,师级十六人,县(处)团级三十九人,教授十八人,博士生三十人,硕士生二十八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此次创修胡氏通谱,先后由颍凤地区胡氏子孙发起。胡氏族人闻知后,热烈响应,先后联络了凤台县夏集、寿县涧沟镇、霍邱、颍上县杨湖镇、夏桥镇、古城乡、润河镇、十八里铺镇等地胡氏族人,成立了安徽沿淮地区胡氏通谱编纂委员会,负责组织联络、研究商榷、筹集资金,展开了胡氏通谱的编修工作。在修谱过程中,组织人员先后克服了缺乏史料、资金不足、联络困难等问题,不畏严寒酷暑,不远千里寻根问祖,查询史料,从而得到了广大胡氏族人的鼎力相助。编纂委员会成员先后到达山东省济南市大胡庄、小胡庄、胡集,兖州市枣林庄,在枣庄市拜访了胡氏族谱编纂委员会主要成员。2008年4月到安
下一页 (1/2)
下一楼›:胡公满世系:黄帝——昌意——颛顼{高阳}帝——穷蝉——敬康——句芒{句望}——蟜牛{桥牛} ..
‹上一楼:该谱从第28页到534页为该地区胡氏族人的情况,以近现代为主,详细到村。篇幅太大,无法上传。如 ..

查看全部回帖(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