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引用第3楼huguoping于2009-12-15 19:03发表的:
我是根据姚民和主编的(中国龙川)一本书上面的资料关于胡焱后裔迁徙的情况和我的家谱进行对照,说明我们清华派系是从绩溪华阳迁徙过去的,我是根据我的家谱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个结论不十分准确,但是可能性很大,
通过看家谱我有很多猜测,但是我没有十分的根据,我认为:过去修家谱有点频繁,不知道在什么朝代风行一时,你修你的家谱我修我的家谱,没有认真去对待此事,也就是缺乏严肃性,这是其一;没有当官的与当官的不敢攀亲,怕满门抄斩,干脆不认,免得受牵连,这是其二;家庭不和也是其中之一,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是其三;来往交通不方便,信息不畅也是其中之一,这是其四;等等原因使我们的家谱出现很多差错,对不上来。所以出现了种种情况我认为是正常的,除了孔姓和其他小姓外,这种情况其他大姓都是有的,这个问题可能难以解决了,也是历史问题了。反正天下姓胡的是一家了。
宣城:胡国平
龙川胡以胡焱为始祖,我以为不妥。首先,龙川谱载:胡焱公以下至21世之纲公后,分为七支,此实龙川兴盛之始;其次,众多资料记载:龙川胡氏宗祠也始建于之纲公在世时。
胡海先生《大通考》也指出龙川胡“始迁祖人物、事实、时间、地址俱错”。
原文如下:““金紫胡’绩溪大坑口至今保存着绚丽壮观胡氏宗祠,且被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前大块碑文简介称:“龙川大坑口之古称,东晋散骑常侍胡焱镇守歙州,游华阳羡龙川,‘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蜿蜒而来,山明水秀,风光迤逦,遂于咸康三年(337),举族从青州濮阳迁此定居.(按:对照前述,东晋胡焱不是散骑常侍镇守歙州,也不是从青州濮阳迁此大坑口定居.东晋胡焱是山东安抚使,从湖北岳州迁濮阳定居,至唐大中五年胡宓才是散骑常侍持节新安(徽州),避黄巢之乱才从山东青州濮阳板桥迁徽州歙城乌聊山下定居,再至南唐胡沼客都之官,才自歙城乌聊山下因守墓迁绩溪大坑口定居,详见族谱,藏省图书馆.徽州之歙县与绩溪始迁祖概况,知此碑文所载徽州始迁祖人物,事实、时间。地址俱错,请依前述改正.)宗祠始建于明嘉靖间.里人称兵部尚书胡宗宪倡导并捐资扩建.后历经修葺,其主体结构、艺术雕饰,仍保留明代风格.宗祠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由影壁,露台,门楼、庭院,廊庑、享堂、厢房、寝楼及特祭祠九部分组成,集木、砖,石之雕与彩绘于一体,尤以木雕精致著称,有木雕艺术博物馆之美誉”.“成为皖南旅游热线上著名人文景现之一.绩溪县文物管理所1992年8月立.”是当今国家主席胡 锦 涛之祖籍地.谱载:明廷,宗宪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主持抗倭,屡有战捷,寻为兵部右侍郎,总督浙直军务,累以平倭之功,加右都御史,大子大保.《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盖其人总不醇其才,则固一世之雄也.”不醇其才指:为了地位权势:(1)不惜勾结奸相严嵩父子.(2)从士大夫到三教九流无所不招.(3)崇尚方术之道,以此献媚皇帝.曾两逮诏狱,世庙恤其释之.”。
所以实际情况可能是:东晋胡焱任山东安抚使,居于青州濮阳县板桥村。但被龙川后人以讹传讹为“东晋胡焱任散骑常侍镇守歙州,从青州濮阳县板桥村迁龙川(大坑口)定居.”而龙川(大坑口)真正建村应始于唐宋时,大约就是龙川之纲公在世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