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氏余庆堂
回帖:下面这些信息来自安徽“胡氏余庆堂”:
胡氏宗亲网寻根系统,族居数据库第1121条信息
1121安徽怀宁县黄墩镇?元末明清,从江西,波(鄱)阳迁入000景尚应龙兴积德传家室安徽怀宁余庆堂胡氏四修宗谱,(清)胡应贤、胡景杞,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现存八卷)。 安徽怀宁余庆堂胡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胡尚猷六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安现被收藏在徽省安庆市图书馆(缺八卷)。 这是我们的家谱。听老人说,老祖宗是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时,躲避战乱,一人来到安徽,入赘金家,若干年后返祖姓,胡
南山收集的馆藏胡氏资料信息:
安徽桐城皖桐胡氏宗谱二十四卷,首一卷,(清)胡梅坪等四修,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詹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安徽怀宁余庆堂胡氏四修宗谱,(清)胡应贤、胡景杞,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现存八卷)。

安徽怀宁余庆堂胡氏宗谱三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胡尚猷六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余庆堂木刻活字印本。安现被收藏在徽省安庆市图书馆(缺八卷)。

安徽省龙川胡宗宪尚书府导游词
余庆堂(医馆)
http://www.hoteljob.cn/a/20070410/27521912.html
余庆堂(医馆)这是尚书府药堂医馆,这道特设的花瓶式门阙,表示过了此门就“平(瓶)安”了。胡宗宪是文将,也是武官。在武官府第中开有医馆,是为胡宗宪尚书府第四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凡大药店里的一切,这里全有。只不过微型化而已。其实,也并不奇怪,胡氏家族从医历史较长,从24世太二公始连续五代行医。其中25世士贵行医于苏州;26世再一是武秀才,善正骨理伤,著有《正骨》医书;27世振祖善治蛇毒;28世永泰,相传做过御医,近代有胡震来被誉为“胡家医学”十代传人。
二百多年前,胡家郎中就是在这里坐堂卖药,免费诊病。到了胡宗宪时,虽弃医从仕尚武,然家学嫡传、潜移默化,也使胡宗宪无师自通,熟知医道,并从家乡运去“龙筋”中草药,由他亲自治愈了东南沿海抗倭将士的伤病。如此看来中医世家开中医馆,实属见怪不怪了。这儿的店号“余庆堂”论辈份是400年后“胡庆余堂”老祖宗。据传说,也确实与胡雪岩在杭州开的“胡庆余堂”有关。因为“余庆堂”早在胡雪岩之前的数百年中,已是风靡绩溪甚至徽州附近一带有名的医馆名店店号。胡雪岩开药店,自然想到家乡的“余庆堂”,并想“借光”,将“余庆堂”词序上颠倒了一下,叫“(胡)庆余堂”。后来的事实证明,“胡庆余堂”也确实开得不错。这儿有一牌匾,上面三个金色大字“杏林春”,这是患者为感激胡氏家人医道高明为患者解除痛苦而赠送的。那么,何为“杏林春”?典出《刘仙传》:吴越时,董奉居庐山,为人治病不索谢,令病重愈者种杏五株,轻者一株。成林杏熟,人可以一担谷换一担杏,由人自採自换,多採者有墨虎驱之,杏林也慢慢成为中医的誉称。病家送此匾,乃认为胡氏之医德可比美董奉。
下一楼›:谢谢南山宗亲的热心帮助!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