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李白与胡晖
http://www.ahage.net/bbs/read.php?tid-57514.html
艾山水
发表于: 2008-06-28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诗《赠黄山胡公求白鹇》,既表达了和“胡公”的亲密友情,又盛赞了黄山名禽白鹇的不同凡常之美。其诗就是在今天黄山区的谭家桥碧山写的。
碧山在唐时就是胡姓聚族而居的大村落。胡晖其实名“珲”,“晖”是讹传。胡珲十分饱学。唐玄宗登基后,为广泛征集文字侍从官员,创设了翰林院,胡珲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即进了翰林院。天宝元年(742),李白因道士兼诗人的吴筠推荐往长安去见大诗人贺知章,贺知章见了李白又读了他的诗,叹道:“你真是仙人下凡啊”,于是引见给唐玄宗,,受到玄宗征召,和胡珲同列,很是相投。但天宝三年(744),李白就因醉写蛮书的事,玄宗许他“遇店喝酒,遇库支钱”而“赐金还山”,云游天下而离开了长安,再也没回过长安,而胡珲不久也退休归隐碧山了。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漫游生活。当隐居在家已数年的胡晖听说李白已到了太平县北的桃花潭,十分高兴。他与李白原来在京城时同为翰林学士,友情很深。他深知李白好养名禽,自己驯养多年的两只白鹇,想必李白一定喜爱,因此也特地去信邀请李白来玩,信中云:“白鹇相赠,惟求一诗。”
李白收到信后,决定即刻动身前往碧山。从唐以来,直到1934年,从东至县大渡口到歙县岩寺的大岩公路开通前,从太平上黄山,除了焦村、辅村外,就是从仙源出发,经迄溪桥到罗村,再经感梓里过谭家桥取道苦竹溪。
天宝十三年(754年),李白骑马越过了车盘岭,往下一望,但见青山拱秀,碧水笙歌,轻岚乍起,薄雾轻飏,活脱脱一个群山环抱的山间盆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山轩辕峰、蜡烛峰(夫子峰)矗立于南,白云在山间萦绕,到处莺歌燕舞。李白心中不由暗想:胡学士居住在这般洞天福地,真是非仙亦仙矣。想到此,就信口吟出了《访胡公晖》:
千重云水万重山,谁识胡公隐此间?
饲得珍禽足娱老,白云如海任飞盘。
李白骑马踏过碧山村口的绿柳桥,在桥南遇到个“短笛无腔信口吹”的骑牛牧童,李白向他问讯胡晖的住处,然后沿着山边石径向胡晖家走去。行至龙溪、凤溪交汇处,只是前面峰下,烟笼黛罩,鳞次栉比,好一片紧凑人家,但不知是否就是胡学士胡珲的住处。近前一座古朴石拱桥,桥边又一牧童正侧骑在水牛背上,轻吹短笛,任水牛自己吃着路边青草,衬上峻峰、村舍。李白不禁又失声惊叹:“好一处世外人家!”便高声问道:“那小哥,胡珲胡学士住这里吗?”
牧童回头一看,见一身穿鱼白色长衣,佩着长剑,牵一匹白马的灰白胡须老者,便说:“你等着”,跳下牛背,往村里飞奔而去。
不一会,只见村里走出一个田舍翁打扮的人来,但见须眉多白,头挽发髻,身穿褐衣,腰系布带。天宝三年分别,如今乾元二年了,悠悠已经头尾十六年了,欣喜都还健在,然都垂垂老矣。李白几乎认不出来了,只笑吟吟等着。
胡珲见来者五绺灰须飘胸,白脸青巾、丝袍丝绦,气宇仍不平凡,眯眼望了许久,便抱拳高声道:“来者莫非太白先生否?”
李白朗笑答道:“胡公别来无恙乎?”
二人急趋,相见作揖罢,他们一路吟诗作对不觉便到了胡晖家的门前。李白道:“先生宝处,亚赛神仙洞府,羽士仙山,我得一联,且请先生评点:‘溪水流声,十里笙歌从地出;山峰拱秀,千年图画自天开。’”
胡珲听罢,深感李白高才,画龙点睛,有声有色说出了自己家乡环境特色,立即也以联语作答:“先生高才,不愧‘天上谪仙人’也,某也有一联酬答:‘绿柳桥边山径,青莲马上诗机。’”
青莲,李白自号“青莲居士”,以其号对桥名,恰到好处。这联语记下了二人相见的地点环境,为李白称赞自己家乡表示了谦虚,又信手拈来妙句,称颂了李白诗才,两联以机敏对机敏,对仗工整,珠联璧合。
原来胡珲住碧山胡家,就在轩辕峰东麓,真个山泼黛、水挼蓝,囫囵一个翡翠世界,李白真有些乐不思归了。胡珲除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