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甘肃镇原----胡国珍的故乡(视 频) 安定郡与安定堂
回帖:身边的故事:胡佐周与他的“玻璃女孩”
作者: 本报记者 惠程华 稿源: 甘肃日报2011-02-25 04:13
http://gsr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02/25/011893798.shtml
--------------------------------------------------------------------------------

  24年前的那个夜晚,命运把泾川县窑店镇东坡村农民胡佐周与一个名叫胡娟娟的女孩连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有木工活手艺的胡佐周去邻村给乡亲帮忙归来。一向乐于助人、性格开朗的胡佐周,哼着秦腔曲子,走在散发着麦香的田间小道。突然,一个婴儿的啼哭声把胡佐周欢快的脚步牵住了,他把目光投向路边的田野,一个躺在麦田中啼哭的女婴让他心生怜悯,他毫不犹豫地抱起女婴回了家。他给这个在田野中抱回的女婴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胡娟娟。

  胡佐周陪女儿胡娟娟上学。本报记者惠程华
  为养活奄奄一息的小娟娟,从收养之日起,胡佐周每天多了一项任务,清晨不到6时,他就要骑上自行车跑到10公里外的陕西省长武县洪家乡曹公村给娟娟取回新鲜牛奶。那段时间,是胡佐周最快乐的时光,娟娟的一颦一笑,都让他开心。然而,这短暂的快乐时光在娟娟百日那天结束了。那天,胡佐周给娟娟穿上新衣服,要过一个美满幸福的“百天”时,娟娟的胳膊突然骨折了,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娟娟患有兰巩膜型脆骨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医学上称为“骨发育不良”,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二点六。脆骨病患者被称为“玻璃人”,骨像鸡蛋壳一样薄,就像一件极易破碎的玻璃器皿,任何不协调的动作都有可能引发骨折,一辈子需要人照顾。从此,娟娟又多了一个名字——“玻璃女孩”。
  “玻璃女孩”与大爱无限的父亲相濡以沫走过24年的风风雨雨
  娟娟的病牵动着胡佐周的心,这一牵就是24年。
  为了让孩子的病得到控制,胡佐周全身心投入到了娟娟的身上。他听医生说,给孩子吃新鲜牛奶可以补钙,于是,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冰天雪地,他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天去长武县洪家乡曹公村取牛奶。在娟娟快满1岁的时候,那年的冬天特别冷,一天,胡佐周像往日一样要去曹公村取牛奶,可是推开门一看,大雪把整个山村捂了个严严实实。儿子和老伴都劝他不要去了,他说啥也不听。一路上,胡佐周磕磕绊绊,几次滑倒在雪地上,他把奶瓶紧紧地抱在怀里,生怕摔破了,硬是来回步行10多公里的山路,按时给娟娟喂上了牛奶。
  胡佐周像照顾婴儿那样精心护理着娟娟。胡家收养的女儿得了怪病的消息也迅速在村里传开了。在邻居们看来,养儿是为了防老,而像小娟娟这样的“玻璃人”,别说是将来照顾胡佐周老两口了,可能一辈子都需要别人的照顾。况且娟娟还不是亲生的。大家纷纷劝胡佐周夫妇放弃小娟娟,然而夫妇俩说:“再麻烦,受再大的苦,我们也要把她养大成人。”
  娟娟在胡佐周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娟娟6岁的时候,胡佐周发现娟娟可以扶着板凳学习走路了,但老两口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学走路摔跤是难免的,而娟娟只要一摔跤就会骨折。这让老两口既心疼又着急,该不该让娟娟学走路呢?学的话很可能发生骨折,不学又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为了娟娟的未来,胡佐周夫妇决定让娟娟学习走路。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娟娟走得越来越好。怕娟娟累着,胡佐周每天只让娟娟在院子里走一小会儿,锻炼肌肉。其余的时间,娟娟要去哪都由他抱着。
  靠着小木板凳和胡佐周寸步不离的呵护,胡娟娟可以走出家门,可以走到较远的地方了。1995年春天,胡佐周发现娟娟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村小学,也就是那年,9岁的胡娟娟在东坡村小学一年级教室外从门缝偷看里面同学的学习时,被校长发现了,他破例收下了这个身残志坚的小女孩。
  从此,胡佐周与“玻璃女孩”的父女情深,写满了16年的求学路,用全身心的投入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人间真爱。
  胡佐周每天抱着“玻璃女儿”上学,无论是在小学还是中学到大学,胡娟娟都是学校里的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下一楼›:......
看过传真,我先是给胡海儿子打电话,表示我不赞成胡海先生目前只身前往甘肃宁夏调查 ..
‹上一楼:胡国珍的墓葬不在泾川县,而是在镇原县的上肖乡。“为遵照父愿,太后将父亲和母亲皇甫氏灵柩一起 ..

查看全部回帖(2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