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宋朝初期两位胡旦公讨论专帖
回帖:“状元旦公”辩
胡中桥先生在宗亲网上(网名华林根)发表文章指责我把“两个旦公”写成一个,玩“招魂入墓”的骗局。在此,来谈谈我的先祖“状元旦公”。
我是状元旦公长子克仁公的卅六世孙,旦公卅七世孙。特别关注他的生平及事迹,深读宋史中的旦公传,以及二十年来对各种版本胡氏宗谱的刻苦研读,简述宋史如下:“公讳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有佣人翟颖者,旦尝与之善,因为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上书诋时政,且自荐可为大臣,又举材任辅者十人,其辞颇壮。当时皆谓旦所为。马周坐流海岛,旦亦贬坊州团练副使。坐擅离所部,谒宋白于鄜州,既被劾,特释之。徙绛州,稍复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迁本曹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咸平初,移通州团练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员外郎分司西序京,又为保信军节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员外郎通判襄州。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服母丧,既除,乃言,父卒时尝诏夺哀从事,请追行服三年。已而失明,以秘书省少监致仕,居襄州,再迁秘书监、卒。”“胡旦修汉春秋砚” “晚年黩货,干扰州县,持吏短长,为时论所薄,既死,子孙贫甚,寓柩民间。皇祐末,知襄州王田言于朝,得钱二十万以葬”。史书的记录,不难看出,为何写胡旦是滨州渤海人,再请大家看《中华胡姓通谱•湖北卷》596—600页中旦公事述,因为旦公之父元仁公与朝廷大臣徐铉、王钦若、王禹称等深交,且有姻亲关系,作为少年胡旦,长期寄寓滨州亲戚家。后来又因故坐贬滨州。史书记载胡旦是渤海人一点不虚也。而作为历史所记录下来的胡旦,决不是像中桥先生和一些家谱所载的那样有两个胡旦为朝廷状元。一是德安胡旦,为城公五世孙,谱载次房瑜公裔,另一是奉新胡旦,为城公六世孙,谱载长房珰公裔。不说别的,两人都为城公一家人,如果象中桥先生所说,两人都是状元进士,同时同朝同名在朝为官,那不轰动宋朝整个朝野及整个中华民族才怪呢。可为何连华林胡氏都不知道?甚至恐怕胡位柏宗亲是听中桥先生提出后才知晓吧!还有史上记述咸平初胡旦因故降为团练副使,而中桥先生所讲旦公为何在咸平才中进士呢?如果正如中桥先生所讲,那么华林大成谱,清亁隆版本为何没有记载鄂公三子旦公是状元?大成谱是这样写的:“旦鄂公三子,行二十七。娶氏,生子二:宗国、宗成。”如果这个旦是进士或状元,怎么如此简单记述,怎样连华林的七十二进士没有名份,谁听说过宋太宗时期有两个同名同姓同时同朝为官,侍同一君的胡旦?想是没有这样的事,况且同名同姓同时多的是,如大儒胡安国,现在全国各家的谱都指大儒胡安国,那么按中桥的逻辑来说,宋朝大儒胡安国就有好几个?如果有是讹误,华林谱载十几岁一代人,几岁一代多的是,你叫什么屈?请我们大家多多分析,深入研讨,我是否象中桥先生所说的“招魂入墓”。中桥先生何人?我之朋友也,只不过与我有点意见分歧而己,你不能在祖宗面前搬弄是非,用不着在网站上发文诋毁!请宗亲们明鉴!
下一楼›:两个旦公都是真的,这我深信不疑。但状元旦公可能只有一个,同族人常把一个的事说到另一人的身上 ..
‹上一楼:二个旦公合二为一,不知主编是出于什么原因?是技术处理?还是为了节省一点笔墨?或是另有苦衷? ..

查看全部回帖(2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