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胡迎建诗文作品专栏
回帖:华林胡姓源流考
作者:胡迎建
寻根 2008年2期 字数:3684 字体: 【大 中 小】
http://cn.qikan.com/Article/xuge/xuge200802/xuge20080220.html
  
  以华林山为堂号的胡姓,是胡姓人数最多的一支,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江西境内以赣西、赣北、赣中特别是南昌、鄱阳湖周围一带的胡姓居多。
  华林山又名浮云山,横跨奉新、高安、宜丰三县,属赣西北九岭山系的余脉。山势险峻,绿树浮岚,风景奇秀。《华林胡氏族谱》中有《华林书院图》诗云:“仰望浮云山,山腰绕白云。樵哥笑指引,深处是华林。”山中土地平旷,群峦环抱,祥云飘浮,别有一派洞天,浮云山因此而得名。华林山是一座道教名山,晋代有崇元观,唐代有浮云观,还有李八百洞天、浮丘石室等胜迹。唐代晚期,江西首家私家书院—桂岩书院在此山创办,后来这一带又创办了十多家书院。北宋初期,胡仲尧公在此创办了在全国颇有影响的华林书院。

  华林胡姓奉胡藩为始祖,关于其生平,正史所载与胡姓谱牒所记稍有出入。奉新《华林胡氏族谱》中记载:“(胡)藩字道序,号永维,事南朝宋三世。高祖时参相国军事,平乱有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锡(赐)土豫章之西,爱新吴华林山(今高安、奉新两县交界处)水之美,遂就地居家。我胡氏名华林世家,盖由于此。文帝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后转太子左卫将军,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壮侯,有子六十人。”据此看来,似乎胡藩是在封为阳山县男时选择华林山居住的,但阳山县在广东,封在阳山县,为何“锡(赐)土豫章之西”,豫章之西与阳山县并不相干。故有必要从史书了解胡藩生平。
  据《宋书·胡藩传》(参照《南史·胡藩传》)载,胡藩为豫章郡南昌人。幼孤,居丧时哀毁过度。太守韩伯见到其叔、尚书胡少广说:“卿此侄以义烈成名。”州府征召他做官,推辞不就,直到两弟完婚,才出仕为征虏将军郄恢的参军事。后为江州刺史桓玄幕下参军。刘裕势力壮大后,以平乱为号召讨伐桓玄。桓玄兵败,胡藩逃回家中,被刘裕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军事。从此跟随刘裕,南征北战,官职屡升。刘裕代晋,朝廷论功,封胡藩为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历任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太子左卫率。元嘉十年(433年)去世。享年62岁,谥壮侯。
  胡藩晚年并未在华林终老,而在京城(即南京)去世,然而究竟其何时与华林山结下因缘呢?
  据《宋书》载,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率大军自建邺西上,在安徽望江大雷湖鄱阳湖左里,连败卢循。胡藩此次从刘裕因功而封,地在吴平县。臧励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载:“吴平县,后汉时置汉平县,三国吴改为吴平县。隋废,入宜春。《清江县志》有‘吴城在县西三十里。’《清一统志》谓即吴平。又今清江县西南五十五里有吴平墟,或亦古吴平县治也。”吴平县与新吴县(今奉新)相近。胡藩应是在此次受封时选择华林山作为其居住之处的。至于封阳山县男,乃是在晚年论征司马休之之功所封,阳山县并不在江西。所以胡藩与华林山有缘,应在东晋义熙六年(410年)。
  
  其后裔据《宋书·胡藩传》的记载大致情况是:嫡子隆世,嗣官至西阳太守;隆世卒,子乾秀嗣。藩庶子60人,多不遵法度,第14子遵世,为臧质宁远参军,去职还家,与孔熙先同逆谋,后被杀。藩第16子诞世、第17子茂世率群从二百多人攻破郡县,杀太守、县令,被交州刺史檀和之击败。胡藩子景世、宝世被流放到边远的州府。

  据史载胡藩有子60人,似不可能,疑为16讹误,也有可能其中有义子。胡藩24世孙胡城,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年)进士,授国子监博士,任侍御史。唐末天下大乱,胡城遂归隐于当年胡藩华林祖居,成为华林胡姓一世祖。后来南唐立国,保境安民,恢复科举制度。胡城生5子:、瑜、琼、诰、球,在其与夫人耿氏督课下,5子皆登科第,为华林胡氏五宗。长子胡独留华林,生令严、令。令严生2子:元凤、元麟;令生
下一页 (1/3)
‹上一楼:胡迎建先生的治学经历
http://www.duchang.org/simple/?t30125.html
本文由胡迎建先生提 ..

查看全部回帖(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