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胡氏宗谱》
回帖:屺姆岛胡氏非胡大海嫡脉(转载)2009-06-16 06:44
http://hi.baidu.com/%BA%FA%D6%B2%B3%CF/blog/item/7a4fc20001a7328ee950cdb0.html
我曾写过两篇关于胡大海和屺姆岛的文章,一篇收录在《莱子古国龙口龙口市》一书,另一篇发表在《龙口日报》上,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是:相传明朝的开国功臣胡大海,背井离乡随朱元璋打天下,曾将年迈的老母寄居于此,故得名屺姆(寄母)岛。此虽属无史料可考的传说,但屺姆岛确与胡大海有关。明初,胡大海第六子胡德山为避“靖难兵变”,潜逃至龙口高王落户。胡德山长子胡琛随军出征荣立战功,衣锦还乡后看上了风光旖旎的屺姆岛,胡氏族人也纷纷迁此落户,世代繁衍生息,遂成今日之规模。
我也看过不少龙口龙口市的文史作者和研究者撰写过的此类文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囿于“胡大海——胡德山——胡琛”祖孙三代一脉相承的框框。
然而,最近翻阅《明史》,却大出意外——胡大海无后!
《明史》清清楚楚记载,胡大海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被朱元璋亲手杀了,另一个儿子(名叫胡关住)和胡大海一起被叛将蒋英等所害。
胡大海的儿子为何被朱元璋所杀,《明史》是这样记载的:“初,太祖克鹜州,禁酿酒。大海子首犯之,太祖怒,欲行法。时大海方征越,都事王恺请勿诛,以安大海心。太祖曰:‘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法不行。’竟手刃之。及(胡)关住复被杀,大海遂无后。”
关于“(胡)关住复被杀”,《明史》的记载更为详细:“……苗将蒋英、刘震、李福皆自桐庐来归,大海喜其骁勇,留置麾下。至是,三人者谋作乱……英出袖中槌击大海,中脑仆地,并及子(胡)关住、郎中王恺皆遇害。……其后,李文忠(朱元璋爱将)攻杭州,杭人执英以降,太祖命诛英,刺其血以祭大海。”
既然胡大海是绝后的,那么我们过去所使用的胡大海第六子胡德山、胡德山之子胡琛等人的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其他作者我就不清楚了,我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来自两个渠道。其一,口碑。1986年春,为了编撰《莱子古国龙口龙口市》一书,我们一行五人在原黄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田长尧的带领下,到屺姆岛作过详细调查采访,听到很多传说,经过梳理,便形成了“胡大海寄母——胡德山潜龙——胡琛荣归”祖孙三代一脉相承的生动故事。因为是传说,而传说是不能代替历史的,所以我们下笔时格外慎重,大都用了“据说”、“无史料可考”这样一些词语,以防传说和史实混淆。其二,胡氏祖谱,而且我对这个祖谱深信不疑。据这个祖谱记载,胡氏一世祖为唐天宝年间胡治,胡大海为二十二世祖,传至今已有四十六世。简言之,从唐天宝年间至今,胡氏族人传承有序,龙口高王胡和屺姆岛胡氏族人系胡大海嫡脉后裔。这个祖谱还记载胡大海生有八男:长子德济、次子德源、三子德清、四子德淮、五子继成、六子德山、七子德水、八子德林,并附有一首赞词:“吾族原籍凤阳府,靖难兵起迁东土。……唯有吾祖德山公,相厥高王为安堵。”
现在看来,胡氏的这个祖谱,显然与史实不符。这是怎么回事?是胡氏族人造假?应该不会吧?胡氏族人何必要撒这样的弥天大谎呢?那么,就是“事出有因”了,而且“查有实据”,否则就是篡改历史,而历史是不容篡改的。
这就涉及到胡大海的养子胡德济(即胡氏祖谱中所说的胡大海的长子)了。
《明史》记载,胡大海有一养子,其名就叫胡德济,但“不知何许人”。这个胡德济十分了得,将兵杀敌,不亚胡大海,朱元璋曾对自己的爱将李文忠说:“胡德济之量,汝不及也。”因为屡立战功,又御众有方,朱元璋擢其为“浙江省右丞,赐骏马,未几,改左丞,移镇杭州。……复以为都指挥史,镇陕西”,此后,胡德济死于任所。
根据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胡大海是绝后的,不会有家谱传世;胡德济系胡大海养子,而且“不知何许人”,也不会有家谱传世。那么,可能性只有一个,即胡德济有兄弟八人,德济居长,德山行六,可能是同胞,也可能是同宗旁支。因为胡德济是胡大海养子的原因,
下一页 (1/2)
下一楼›:既然胡永秀宗亲不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执意要开新帖,我也只好由他去。但考虑到这个专贴开出来也不 ..
‹上一楼:第四章世系
第一节远古世系(舜帝至胡公满,前2173-1097,历1076年,转34世,含31岁一代)。 ..

查看全部回帖(1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