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永城:三國吳置縣,故治在今江西黎川北。(㊣)
永嘉:一、東晉置永嘉郡,即今浙江溫州,轄境相當今浙江溫州、永嘉、樂清、飛雲江流域及與南地區。
隋改括州,不久恢復舊名,唐置溫州,又改永嘉郡,不久再稱溫州,宋名溫州永嘉郡,故治在今浙江永嘉
。二、隋置永嘉郡,故城在浙江麗水東南。(㊣大、士、太士。)
永寧:一、南朝宋改長寧郡為永寧郡,治長寧,故城在今湖北荊門西北,轄境相當今湖北荊門西北、沮水
中游和蜜河中游間地區。二、南朝梁置永寧郡,故治在廣東陽江境。三、南齊置永寧郡,在雲南境。四、
南齊置永寧郡,在今四川成都縣地。(◎苑。)
永樂:一、後魏以漢北平縣地置永樂縣,故城在今河北滿城西北魚倏山下。二、後魏置永樂縣,故治在河
北徐水縣西。三、後魏置永樂縣,故治在山西祁縣東。四、北周置永樂縣,故城在山西永濟縣東南。(㊣
紇。)
永興:三國吳以漢之餘暨縣改置永興縣,隋併入會稽縣,故城在今浙江簫山縣西。(㊣崇。)
玉田:漢右北平郡無終縣地,隋末改稱漁陽縣,唐為王田縣,即今河北玉田,宋改置經州,金復名玉田縣
。(㊣陽。)
玄菟:漢置玄菟郡,即原朝鮮咸鏡道及遼寧東部、吉林南部;治沃沮城,後遷治真番郡之高句驪縣,在今
遼寧新賓東,東漢中葉又移治今遼寧瀋陽附近,晉又遷治咸鏡道境內,旋廢。(㊣北、妞。)
外黃:漢置外黃縣,故治在今河南民全西北,一云在今河南杞縣東六十里。後魏廢,隋復置,唐廢。(㊣
集。)
石城:一、北魏置,故治在今河南靈寶縣東南八十里。二、北周置,隋廢去,即今湖北鍾祥縣治。(㊣帥
。)
白水:後魏置白水郡及縣,隋廢去,故治在今陝西蒲城縣西北。(㊣異、儉。)
弘農:一、漢置弘農郡,治弘農,故城在今河南靈寶縣南四十里,轄境相當今河南黃河以南,宜陽以西的
洛、伊、浙川等流域與陜西洛水、社川河上游及丹江流域。後魏改為恆農,移陝縣治,隋廢而復置,唐廢
。二、南朝宋置弘農郡,故治在湖北襄陽北。三、南齊置弘農郡,在今四川。(㊣刁、牧、枉、忽、炅、
郕、移、楊、虢、譚、有扈。◎馮、劉、蘄。)
六劃
圯橋:故址在今江蘇睢寧縣北占下邳城東南
任城:北齋改晉魯郡為任城,隋廢,故城為今山東曲阜。(㊣棧。◎沐、魏。)
百濟:朝鮮古國名,即今朝鮮半島地。(㊣福。)
后江:當在今四川萬源、宜漢境。(㊣。)
西平:一、東漢末置西平郡,治西都,即今青海西寧市,轄境相當今青海湟源、樂都間湟水流域。二、晉
置西平郡,在雲南霑益境(㊣池、旁、服、猶、榆、靡。◎源。)
西河:一、東漢置西河郡,有今山西西北部及綏遠南隅之地,治富昌,今綏鄂爾多斯左翼前旗;東漢遷治
離石,今山西離石,後廢去,晉置西河國,後魏復為郡,金廢去。二、三國魏置西河郡,在山西汾陽縣治
。三、明永樂十七年修林氏大宗譜載:(西河郡,古冀州地,居兩河之間,兩河者東河與西河。)又有云
西河一稱河西,轄境在今陜西東部黃河西岸地區。(㊣卜、守、林、卓、相、辱、宰、通、貫、湳、馳、
靳、愛、隗、銀、遴、獵、蘄、欒。◎毛、宋、折、析、苟、谿。)
江夏:漢置江夏郡,治安插,即今湖北雲夢縣東南轄境相當今湖北安插’嘉魚、崇陽以東,河南光山以西
,信南以東,淮河以南地區。(㊣布、郴、幅、散、衙、黃、費、喻、魁。)
江陵:漢以春秋楚郢都置江陵縣,故治在今湖北江陵,唐置江陵郡。(㊣戎、酒、郢、陞、竟、無、粟、
貳、楚、熊、幕、霜、薳、鬥、衢。◎汝、莫、鑢。)
江都:一、隋改廣陵郡為江都郡。二、南朝梁改臨江郡置江都郡,故治在今江蘇揚州。(㊣茶、澹。◎來
。)
汝南:一、漢置汝南郡,在河南原汝寧、陳州二府及安徽原潁州府等境都是它的轄地,治平輿,在今河南
汝南縣東南十六里,一云故城在今河南平輿北。晉遷治懸弧城,即今汝南縣治,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