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皖桐(枞阳桐城庐江)胡氏修谱专题帖川门胡氏续谱倡议书
回帖:皖桐胡氏续修宗谱动员报告
http://www.wantonghu.com/read.php?id-21477.html
精诚合作、齐心协力、为合修胡氏宗谱而奋斗
——皖桐胡氏第七次续修宗谱动员报告
胡德福
各位长辈、各位宗亲代表: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各地皖桐胡氏宗亲代表齐聚在这里,召开宗谱续修动员大会。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首先我代表修谱委员会和所有胡氏宗亲向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向大会的前期筹备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地感谢!我受修谱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动员报告,感到十分荣幸,我的心情也非常激动,我想我要讲的话也是大家共同的心声。我的讲话共分三个部分,请大家讨论、指正。
一、修谱的意义
国有史,家有谱。宗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它可以填终追远,弘扬祖德、敦睦宗亲,发扬孝道,启迪后人,还便于区分各堂、各房、各支的血统传承,增强民族大家庭的维系力和凝聚力,宗谱就是一个家族繁衍史,也是一个家族的文化遗产宝库。我们皖桐胡氏在枞阳、桐城各地公认的大姓之一,源远流长,人丁兴旺,贤良辈出,人才济济,先祖功德灿烂辉煌。胡氏宗祠、享堂就有数座。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虽遭到历史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破坏,仍有龙眠一座祠堂得以幸存,并得到族人保护,显示了皖桐胡氏历史上的发达兴旺。又显示了我们当代胡氏子孙的团结与力量。《胡氏宗谱》六修中卷为民国八年,五修合卷为民国十年,(即1919年、1921年)该谱共六十三卷,分散各地的胡氏宗亲完整地保管下来,使我们至今都可以查到各支系的来龙去脉,这一套谱就是我们皖桐胡氏不可多得的历史档案。距今已有九十余年了,当时上谱的年龄最小者现在已有九十岁了,且健在的人已为数不多。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子孙在繁衍,人口在流动,这九十多年的历史变迁没有全面记载,如不承接老谱续修,将会导致源流中断,无祖无根,那么我们这一代人将上愧对列祖列宗,下愧对子孙后代。想到这一点,我们心灵不安,感到续修宗谱的历史重任落到我们这一代人肩上,时不我待,义不容辞,我们全体宗亲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万众一心,只争朝夕,知难而上,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修好我们的胡氏宗谱,以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更可以让皖桐胡氏子孙有源可溯,有根可寻,其功在当代、德传千秋。
二、修谱的有利条件
人们都说:修谱是天下第一善事,也是天下第一难事。这次发起修谱也有人有畏难情绪,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我想就修谱的有利条件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我们皖桐胡氏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有着强烈的宗族凝聚力。这次我们走访了桐城、龙眠、浮山、白梅、白湖大多数胡氏居民点,所到之处,都受到宗亲的热情接待,并且奔走相告。而我们在城里工作的人只要说是皖桐胡氏的,不论工作单位,不论职位高低,都格外亲热。这真是血浓于水,真正体现了同祖同根,亲情无价。
第二、我们皖桐胡氏后裔人才济济,有识之士不乏其人,他们尽管工作繁忙,有的还担任领导职务,但为修谱还是尽心尽力,出谋献策,而包括我在内的一批退休人员,也不顾年高力衰,照常奔波操心。特别要提出的是胡期祥(七十九岁了)、胡济中(七十五岁了),我想不少人都认识他们,就因为他们自退休以来一直关心着胡氏宗族的发展,他们潜心研究老谱本,自费走访了许多胡氏居民点,认识和记录了许多德高望重的各地胡氏宗亲的姓名、地址、电话号码,了解了许多人文掌故,他们的身体力行,奔走呼号,影响了一大批胡氏热心人,他们的最大愿望就是要把当代的宗谱修起来。比他们年轻的一代人也有一大批参与了修谱的前期筹备工作,这里我也想举一例:大地公司董事长胡南琴、出力、出资,桐城市人大付主任胡爱国,不顾工作的繁忙,献计献策指导修谱工作。还有桐城的胡宗富、浮山的胡小进、浙江长兴的胡静。尤其是胡静宗亲先行了一步,他把长兴的子丁已登记上草表,并收子丁费每人50元,已交办公室。于是筹委会初步决定子丁费按每人50元收起。在第二次筹委会之后即掀起了捐款热
下一页 (1/2)
下一楼›:皖桐胡氏修谱登记
皖桐胡氏宗亲:皖桐胡氏第七次续修宗谱登记工作很快就要进行了,请各地站 ..
‹上一楼:皖桐胡氏宗谱第七次续修工作各项制度
http://www.wantonghu.com/read.php?id-21508.html(南山)

查看全部回帖(2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