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南山看谱 91浙江湖州(霅川)与胡氏文化、名人、支系
回帖:也谈唐代山东宗城胡珦家族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0645
在贵州开会期间,和胡植诚宗亲谈到了唐代山东宗城的胡珦家族。关注的原因主要是胡海《大通考》和新编华林胡氏66世系考证都涉及到了这个家族;另外在唐代不多的胡姓进士(共15位)名录中,这个家族就占了三人,其荣耀程度可想而知。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没有对这个家族给予足够的注意,所以回到上海后,我再次查找了有关资料,果然又有了一些新的发现。
一。胡珦家族史料简介。据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以下简称 《韩碑》)记载,胡珦家族其先祖本岀安定,后徒清河于宗城,唐属贝州(即现今河北威县)。胡珦祖父胡秀,于则天朝为官,胡父宰臣,进士官平阳冀氏令。胡珦(739年-818年)字润博,大历七年(772年)中进士,历监察御史、佐观察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等职,后迁尚书膳部郎中,改任坊州刺史、舒州刺史。在任期间政绩显著,再迁尚书驾部郎中,因事得罪尚书李巽,被降职为凤翔少尹。李巽死后,迁少大理,改少詹事。元和十二年,官拜少府监,兼知内中尚,第二年(818年)以官卒,与夫人赵氏合葬京兆奉先。胡珦共有七子一女,其子逞、迺、巡、遇、述、迁、造,《韩碑》称:“公始以进士孤身旅长安,致官九卿为大家。七子皆有学守。女嫁名人。”这个名人就是唐朝著名诗人、广文博士吴郡张籍----“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枫桥夜泊”诗作者。而张籍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弟子,受其家人和弟子之恳请,韩愈作《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是千百年来了解唐朝胡珦生平及家族的重要史料,也为后代胡氏考证唐朝时期的先祖世系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胡珦家族三代进士。这是我在整理唐代胡姓进士名录时的首次发现,其依据主要来自清代学者徐松《登科记考》。《韩碑》已明确胡珦与其父胡宰臣均为进士出身,毋庸赘言。关键在如何证实胡珦的七个儿子中是否有人也是进士。在网上搜索,得到一篇论文《张籍的婚姻及其与胡遇交游考说》--徐礼节(安徽师范大学)原载:《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第7卷第4期。从徐的论文中我们得知,胡珦的四子胡遇,曾和后来成为他姻兄的张籍交游甚密(张籍在未成为胡珦女婿之前,就有“登樓寄胡家兄弟”等诗酬和)。胡遇英年早逝,张籍写“哭胡十八遇”诗悼之,其中有“文场继续成三代,家族辉华在一身”的诗句,暗示胡遇有可能为进士,并且是胡珦七子中唯一的进士。如何得到证实?有线索就好办。《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八有沈亚之《祭胡同年文》云,“维长庆元年(821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同年韩复、张正谟、庞严、沈亚之,馔庶羞清酌之奠,祭於故安定胡君之灵”,知胡遇与沈亚之是同年进士及第,再查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八考沈亚之进士及第是在元和十年(815)年。而《登科记考》胡姓索引的最后一名进士“胡口(未名)”,也正是在这一年及第。所以,前有张籍“文场继续成三代”的暗示,后有沈亚之《祭胡同年文》的明写,加上徐松《登科记考》中其他几位同年的名录佐证,这位“胡口(未名)”当为胡珦四子胡遇。我们胡氏历史上值得骄傲的三代进士,发生在胡姓进士数极少的唐代,我认为这一事实可以确定下来了(欢迎继续讨论)。
三。胡珦家族与胡氏世系。根据《烛溪胡氏家谱》卷首《世家原委旧序》以及胡同宗亲提供的《华林兴国胡氏宗谱》都记载了胡珦是华林胡氏在唐朝先祖之一:胡曦又名秀,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担任大鸿胪。胡曦子胡杰在朝中担任秘书郎。胡杰子胡珦字润博,在唐德宗贞元年间登进士第,担任少府监,为官期间政绩卓著。当时的丞相牛僧儒曾经为胡执笔墓志铭,陈鸿渐为他定谥,韩昌黎赋写神道碑。珦子胡钲儒担任金吾大将军,后迁职振武节度使。但胡海《全国胡氏族谱大通考》却将“胡珦”记作七十九世“胡珣”,称其父为胡杰,胡珦与胡珣两人为兄弟关系。然而又将胡珦事迹完全移至胡珣身上,胡珦、胡珣合二为一,令人不解。《世界胡氏通谱》在对《大通考》世系做了删
下一页 (1/2)
下一楼›:关于明代礼部尚书胡濙远祖世系的考证
http://www.hszqw.com.cn/bbs/post.php?action=modify& ..
‹上一楼:为什么唐代的胡姓进士这么少?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0968
最近我 ..

查看全部回帖(122)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