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泾县溪头龙坦胡氏来源探讨
回帖: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55773977_6_1.html
胡寄尘(1886~1938)字怀琛,别署季仁、季尘、有怀、秋山。泾县溪头都人。早年毕业于上海育才学校。辛亥革命时,曾协助柳亚子编辑《警报》。该报是上海出版的一种战事号外,每天出版二至三期,主要报道武昌起义消息,用绿、蓝、红、黄、棕、黑等各色油墨印刷,每天不同,上海光复后停刊。民国元年(1912年)在《神州日报》工作,因不满该报当时的保守态度,辞职后转入《太平洋报》任编辑。柳亚子离开后,即接任该报文艺版的主编,直至停刊。善写短篇小说和诗词,对于老庄、释道也无不精研。服务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多年,曾继叶劲风主编《小说世界》,颇获文艺界好评。民国21年(1932年)上海通志馆成立,馆长为柳亚子,他与其子胡道静均为通志馆骨干人物。后又与通志馆同仁一起,成立上海通社,在上海《大晚报》编辑出版《上海通》周刊。八一三事变后,淞沪沦陷,因久病兼忧国而壮年去世。著作有数十种,如《小说革命军》、《胡寄尘小说集》、《中国诗学通评》、《中国文学通评》、《修辞学要略》等。还曾任南方大学、上海大学、沪江大学、爱国女学等诗学教授多年。

夜坐
不展吴棉软被窝,
夜深独坐欲如何。
今宵要试些些法,
调遣茶兵敌睡魔。
月夜闻繁华令
不管风凄与露零,
四弦奏出可怜声。
只因世上知音少,
弹与嫦娥月里听。
繁华令:西洋乐器,一译伐乌林,提琴之一。
哭余天遂
这个穷书生,本是革命党。
民国二三年,奋笔诛操莽。
此后十余载,匿迹绝声响。
愿作老教员,余生足自养。
岂知今年夏,—病竟长往。
南社二十周年纪念冒雨集于虎丘
一笑相逢盖欲倾,都言天雨胜天晴。
本来载酒寻诗客,只合拖泥带水行。
夷夏兴亡关此会,江山终古证吾盟。
龙门采作他年史,难写今朝浪漫情。
早春郊行
郊外有春意,柳条犹未青。
日暄知鸟乐,风软觉寒轻。
亦有孤吟兴,谁知独往情。
归来检新历,何日是清明。
题画
一个茅亭一个峰,一天烟雨正蒙蒙。
不须别处寻诗去,自有诗情在此中。
赁居江湾左右瓜畦豆圃、新秋晚凉虫声啾唧、颇有故乡农庄风味、偶成二绝
豆圃瓜畦似故乡,农庄风味耐思量。
可怜儿女生城市,初见流萤喜欲狂。
秋虫惯喜入柴门,占得墙阴地一分。
且与栖迟莫驱去,本来我亦寄居人。
过江湾路故居
赢车重过旧江村,门巷萧条路不分。
风刷雨淘经半载,瓦堆犹有拾荒人。
秋日早起登楼最高处野望
小楼寂寞似荒庵,养病闲居亦所甘。
听罢西窗连夜雨,起看黄叶满江南。
秋夜村居
秋虫个个喜光明,就我书灯扑我屏。
万态千形吾不识,可怜一样有心灵。
春日
春水拖蓝春草齐,晚来小立画桥西。
垂杨四面浓如许,,不辨流莺何处啼。
筒蜕庵老人
记得探梅曾有约,偶然暌隔又旬盈。
不知听雪围炉坐,捻断吟髭第几茎。
题孙阿瑛清宦秘史
清初故事红楼梦,清末遗闻孽海花。
一卷兴亡魑魅董,阿瑛当是第三家。
送亚子归梨里
江乡木落晚秋寒,送客江头泪暗弹。
十日匆匆成聚散,两人各各有悲欢。
商量偕隐谋非错,检点逃禅事亦难。
风雨萧骚天意恶,劝君归去强加餐。

纪念南社诗人胡寄尘(胡适 )
南社诗人胡寄尘之逝世,瞬已十年矣。吴江柳亚予为之传,谓:“君议论喜特异,弗肯徇众。尝以墨翟为印度人,点窜柳文字句。胡适之创语体诗,著《尝试集》,君撰文往复,复自著《大江集》行世。不知者以君为怪诞,亦有疑君顽旧者。”予识君有年,深觉亚子之说之确当。以喜特异故,其所收蓄,亦不同常人。启蒙之书,昔有所谓三百千者,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也。以其启蒙也,蒙启而识进,乃废弃随之,不复重视矣。君却不然,乃一一搜罗而加以考证。《三字经》计二十有七种,如《三字经训诂》,王
下一页 (1/2)
下一楼›:胡氏世系记
泾县胡朴安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562cb0100wxv3.html
..
‹上一楼:胡朴安先生传略
http://www.jxnn.cn/st/html/20111026_9412.html
-------------------- ..

查看全部回帖(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