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羊城晚报:唐宋八大家后人着汉服聚会北京
回帖:"唐宋八大家"后裔拼祖宗?
2012年5月28日 09:16
选稿:项凌来源:东方网作者:陈云发
http://pinglun.eastday.com/p/20120528/u1a6584402.html
  近日,网上传出有所谓“唐宋八大家”后裔在一起举办联谊活动的2张照片:一张照片上6位“后裔”穿汉服、坐在现代沙发上交谈,另一张是后裔们穿汉服站立的合影(也只6个人),还联合手持“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繁体)字样的条幅。消息传出,网上一片哗然,有网民调侃称:“一群缺好爹的人物,为了利益,不惜到处认祖宗,哪怕千年以前的唐宋八大家也不放过,拼爹时代有发展了,开始拼祖宗了。”
  我很认同网民对此事的批评,但说当今已从“拼爹时代”进化到“拼祖宗”,可能还太早了点。
  当然,这些“八大家”的后裔们是不认同此举为“拼祖宗”批评的,他们说这是为了“传承文化”,是“为了家乡的文物保护得到关注”,还反诘:“传承文化何需拼?为何要拼?如今社会价值观扭曲令人无语。”不过虽言之凿凿,但这种聚会的方式,想不让人发生“拼祖宗”的联想也难。
  首先看他们“传承文化”的方式。这几位自称是“后裔”的先生,聚会时既不谈学术,也未拿出如何让祖宗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妙策,而只是穿上汉代人的服饰进行聚会,坐在西方传入的沙发上“高谈阔论”,便声称是在“传承”唐、宋时代祖宗的“文化”,这种不伦不类的做法,看着便让人觉得别扭、扭曲,倒使人想起了侯宝林大师的相声《关公战秦琼》,怀疑是汉代人在“传承”唐、宋文化。
  对唐、宋“八大家”文化如何“传承”?我们知道,当代人若要传承“八大家”的文化,无非是几种方式:整理出版他们的遗著、写进史书给予正确评价、出版历代(包括当代)学者对他们的各类研究著述、拍演有关“八大家”人物的影视剧、召开学术研讨会等。而这几位先生聚会后并未对“传承”拿出什么举措,也未见他们对自己祖宗的文化有什么研究成果,而只是声称为了让家乡祖宗的“文物”得到保护。而据我所知,有关“唐宋八大家”的纪念场馆散在各地,根本不在北京,而且都不存在毁弃问题,这些人不在场馆念地或“八大家”家乡宣示文物保护,都跑到北京去聚会干什么?这不是南其辕而北其辙吗?
  其实,对“唐宋八大家”文化的传承,我们当代还是比较重视的,不仅大量出版了他们的著作,而且在文学史中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专家。以王安石为例,我们的史书上就肯定了他的“变法”初衷,还出版了他的文学著述,仅笔者购藏的有关王安石著述,就有巴蜀书社的《王荆公文集》(上、中、下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王安石全集》、海南出版社的《王安石》(梁启超著)、河北人民出版社的《王安石变法》(漆侠著)及复旦大学出版社的《王安石与北宋文学研究》、全部《宋史》等,不知那位自称要“传承”祖宗文化的王安石后裔王先生,读了多少王安石著作,家中有几部王安石的藏书?
  无论是“唐宋八大家”,还是别的什么古代圣贤,我们今天要传承他们的文化,都应该先研究、再发扬,不能也不必照单全收,例如对王安石依靠封建利益集团进行的所谓“变法”,最后变成了扰民、害民,使北宋的社会矛盾加剧,还使蔡京那样的“变法派”上台执政,终于把北宋王朝送了终,把徽、钦二宗“送”到了金国的五国城,所以,对王安石的“变法文化”如何传承?恐怕就要慎重行事,笔者就是对王安石变法的否定派,一直想写一部批判王安石变法的专著,惜自己水平有限,尚未能动笔耳。
  而现在,仅凭几个既不是研究专家、又不懂如何传承古代文化的所谓“后裔”,穿一回汉代服饰,就声称在“传承”“唐宋八大家”文化,这不是在上演一幕滑稽闹剧吗?当然,他们有表演的自由。不过,他们的身份还令人生疑:一是是否当年“唐宋人大家”的血统后裔,尚须由DNA的检测报告为证,不是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家谱也不可靠,古代有“联宗”之习俗);二是按传统的宗亲文化,应是嫡传子孙才有传承之权利,
下一页 (1/2)
下一楼›:唐宋八大家 正根还缺俩?(图)我的搜狐
http://roll.sohu.com/20120524/n343966255.shtml

查看全部回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