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羊城晚报:唐宋八大家后人着汉服聚会北京
回帖:也说“唐宋八大家”的“后裔”看上去怪异得很
2012-05-23 08:57 南方日报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我有话说
作者:潮 白
http://opinion.nfdaily.cn/content/2012-05/23/content_46071106.htm
前几天的一则消息说,自称“唐宋八大家”后裔的几名人士齐聚北京,就筹备“唐宋八大家宗亲联谊会”进行协商。早在7年前,自称韩愈、柳宗元和“三苏”后人的人士在北京首次聚会,提出了成立“联谊会”的构想,目前算是进入实质运作。伴随消息出现的还有一张照片,“后裔”们都穿着不知哪个年代的“汉服”,看上去怪异得很。
通篇报道对“后裔”们都用了“自称”的字眼,以为比较客观。尤其是自称柳宗元后裔的柳哲的坦言,就更堪“嘉奖”了。柳哲说他的家谱中还不能证实自己是柳宗元的直系后人,只是在其收藏的清嘉庆时《泾川柳氏宗谱》复印本中,印有柳宗元、柳公权等多位柳氏祖先的画像。之所以说更堪“嘉奖”,在于我们的国度从讲究门第的魏晋六朝开始,族谱里攀附名流、伪冒名族、滥造世系之风就成了一种现象。汤显祖《牡丹亭》中,男主角柳梦梅开场时便急急忙忙地表白自己“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又说自己的朋友韩子才“是韩昌黎之后”;女主角杜丽娘的爸爸杜宝,则自称“乃唐朝杜子美之后”。拿传统文化的这一“现象”作尺子,报道里比较“幸运”的韩作海也要存疑,其韩愈37代孙的身份只是被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重修的《韩氏家谱》确认,证据不足。
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认祖归宗”,尤其“祖先”是名人的。虽然不断有专家学者指出注意族谱中的“冒认”现象,但并不能打消后来的人们言之凿凿地把自己依附于历史名人身上的欲望和行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粤东北进行田野调查,发现那里谢姓基本上都是“东山家声”——以示淝水之战中一战成名的谢安的后代;姓杨的基本上是“弘农郡望”——以示暮夜却金的“四知先生”杨震的后代。祠堂两侧对联一样大书之,昭告世人。留意新闻的人会发现,现在一些媒体也动不动就说“发现”了哪个名人的“后裔”。以本省而言,怀集某镇就“发现”了4万李世民“后裔”,河源以及广州天河区都“发现”了大量苏东坡“后裔”。在下绝无否定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的任何意味,只是倘若认真的话,光凭口头传说或者貌似确凿的族谱记载还不行,远远不够。三国时代,陈琳还是袁绍那边的人的时候,奉命大骂曹操,其中最恶毒的一句是“赘阉遗丑”。这句话,揪住的是曹操祖父乃宦官曹腾的辫子。实际上,曹操的父亲曹嵩是过继给曹腾做儿子,改姓为曹,原姓什么早成了历史之谜。所以我想,曹操在后来抓到陈琳的时候,并不计较那篇檄文,他自己的度量颇大是一方面,陈琳骂得也根本不对则是另一方面,因为曹操只是曹腾名义上的后裔,那还遗什么丑?
祖先了得,后裔未必了得,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一个生动的实例,他的祖先再阔——姑且这样认为,那时的他也只有栖身土谷祠。《牡丹亭》中,柳梦梅的感叹就更有意思了:“因何俺公公造下一篇《乞巧文》,到俺二十八代元孙,再不曾乞得一些巧来?便是你公公立意做下《送穷文》,到老兄二十几辈了,还不曾送的个穷去?”如今,“唐宋八大家”的“后裔”齐聚北京,似是要宣传推广“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及文化,“唐宋遗风”网站也拟于一个月内开通。殊不知,“唐宋八大家”的成就早就超越了家族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后裔”们不必另起炉灶弘扬,起的话,也未必力能胜任。
  
下一楼›:唐宋八大家后人:只要姓柳就是柳宗元后人2012-05-22 00:44 中国网 有1人参与 分享到: 0
ht ..
‹上一楼:唐宋八大家 正根还缺俩?(图)我的搜狐
http://roll.sohu.com/20120524/n343966255.shtml

查看全部回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