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安徽蚌埠司马庄胡氏四修宗谱专版
回帖:胡先生瑗墓表
宋•欧阳修
先生讳瑗,字翼之,姓胡氏。其上世为陵州人,后为泰州如皋人。先生为人师,言行而身化之。使诚明者达,昏愚者励,而顽傲者革。故其为法严而信,为道久而尊,师道废久矣!自景佑明道以来,学者有师惟先生暨泰山孙明复,石守道三人。而先生之徒最盛。其在湖州之学,弟子去来常数百人,各以其经转相传授。其教学之法最备,行之数年,东南之士莫不以仁义礼乐为学。庆历四年(1044),天子开天章阁,与大臣讲天下事,始慨然诏州,县皆立学。于是建太学于京师,而有司请下湖州,取先生之法以为太学法,至今为着令。后十余年,先生始来居太学。学者自远而至,太学不能容,取旁官署以为学舍。礼部岁举贡所得士,先生弟子十常居四五。其高弟者,知名当时或取甲科居显仕。其余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其学者相语称先生不问,可知为胡公也。先生初以白衣见天子论乐,拜秘书省校书郎,辟丹州军事推官,改密州观察推官。丁父忧,去职。服除为海宁军节度推官,遂居湖学。召为诸王宫教授,以疾免。已而以太子中舍致仕,迁殿中丞于家。皇佑中,驿召至京师议乐,复以为大理评事,兼太常寺主薄,又以疾辞。岁余,为光禄寺丞,国子监直讲,乃居太学,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嘉佑元年(1056),迁太子中允,天章阁侍讲,仍居太学。已而病不能朝,天子数遣使者存问,又以太常博士致仕。东归之日,太学之诸生与朝廷贤士大夫送之东门,执弟子礼,路人嗟叹以为荣。以四年(1059)六月六日,卒于杭州,享年六十有七。以明年十月五日,葬于乌程何山之原(今在湖州城南15里之金盖山)。其世次官邑与其行事,莆阳蔡君谟且志于幽堂。呜呼!先生之德,在乎人不待表,而见于后世。然非此,无以尉学者之思,乃揭于其墓之原。
六年(1061)八月三日 庐陵欧阳修 述
重修胡安定先生祠堂记
广陵平山之阳,有宋胡安定先生专祠,独奉先生神像,其中而附享者,则王竹西,李乐奄,沈艾陵,李泗泉之木主也。安定先生故籍,海陵之如皋。教授遗范,著在苏湖。盖三代而下,能立师道者,推先生。扶奖后学,曲成人才,劂功伟矣!其专祠以祀,也因互适。
余承乏郡守,间出登山之履,以追记先生庙貌,一快生平思慕之素。奉祀胡先生其祀者,为先生二十三世孙,向余长跽而请曰:是祠也,建自明嘉靖六年,巡抚御史雷应龙,特疏题请,奉有谕旨,特予崇祀,益甚盛举也。
盖自门楼,而中堂。门楼之额,特表曰:敕建宋安定胡公祠。中堂匾曰:百代师模。两庑分经义治事,以不没苏湖设教初意。后楼巍然与千年银杏两大株,掩映成巨观。而要其基址,则皆以中三间,东西各三间,周整为度。门之前又亭曰:景行为仰止者志弗谖。后楼之阴有阁,奉昊天上帝,则隐示道原于微义也。乃未几而雕龙画栋,尽弃荆榛。
继且因古制论亡,兼并肆起,先以范文正公令,兴化功德在人,奉其主附享西庑。至是而其裔,乃割有西偏,独创祠焉。东邻司徒神庙,庙祝疑浸想越界。旋幸得归正,且有以富贾势,冒安定宗派,冀借奉祠为垄断者。论之当道,曾究斥之。但据今基地址所存,仅中三间乃东偏一带,满目荒堙蔓草,是使典型终归灭没也。惟公有维持教化,责当重为此虑。
予闻之悚然而起。盖以安定先生,身先立教,不独一时学者宗之,亦世而后,教泽尤存。则先生之祠,其以明祭报之者,正所函丈尊之也。矧令者,圣天子昌明理学,诏修天下学宫,而历代贤祠,皆以次修茸。余守兹土,而听先生之祠之废堕不复也。获戾实甚,受是急捐奉,庇材鸠工,委丁德明、学博董事其,就所存中三间,及东偏三间故址,度其中移,建享堂三间安神像,以庶几灵爽或有所冯依。其未及修举者,则俟诸同志之以渐而暨焉。
维时奉祀胡生,则又长跽向余曰:天下事不知始之者之力,则不能动继之者之诚。不知废之必求其复者之不可不急,则又不知复之毋便或废者之不可不慎。享堂三楹惟公始,因其废而倡复之。然而过此以往,使不知公之意,
下一页 (1/2)
下一楼›:胡安定墓志
胡氏世居长安,询为唐兵部尚书,其孙韫,因乱留蜀,为西蜀陵州剌史,蜀平归京师 ..
‹上一楼:名人赞胡瑗
宋神宗御题胡瑗画像赞
先生之道,得孔孟之宗。先生之教,行苏湖之中。师任而 ..

查看全部回帖(4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