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舍溪胡氏族谱》总序----胡香一
谱牒为族人活动的记录,是构成中华民族历史的一部分。族人在社会演变中的成败得失,为其后代的繁衍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然而,我族之谱牒历朝历代断续不全,皆因先辈迁徙频繁,文字记录累遭兵火洗劫,明朝嘉靖十五年所修之谱仅存记载,不留片纸滴墨。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文革』风暴的扫荡,民国三年所修之谱仅存一部,人丁出生《登记簿》只记载到一九六二年。祖辈从原籍福建崇安携来之墨宝画像有的霉烂虫蚀、残缺不全。族人对本族的渊源历史知之甚少,族中长老及有识之士,企盼整理重修。恰逢此时,我退居二线,闲遐归乡,族人常群聚家门,荐劝修谱之事。我在乡亲的鼓励下,于千年岁末之暮冬,遂找道锦、传芝、孟椿等商议,并召开族民大会讨论,与会民众无不兴高采烈、拍手称赞,当即举荐道锦、传芝、道宾为修谱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孟椿、孟塘为修谱名誉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我与传忠为修谱顾问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我与传芝兼任谱牒总编辑、副总编辑,军一收编资料,负责谱牒编辑出版事宜。
族人为福建崇安胡文定之后裔。文定公为南宋大儒,其子胡寅、胡宏、胡宁、侄胡宪、胡实等皆为当朝重臣名儒。由于金兵入侵,朝廷腐败,宫廷争斗不息,秦桧第二次任相后因『胡寅的回书,秦桧以为几已,始怒之,秦桧与胡寅兄弟的关系,从此恶化』。在内外矛盾尖锐斗争中,崇安家族避乱奔走、异地求生。除部分留居祖地籍溪外,多半移居荆湘之间、衡山脚下。从舍溪开基祖国宝公携存的珍贵史料与画像,可看出这个贤人世家在南宋历史上的崇高地位及其巨大影响。这批原件史料有三件盖有皇宫御玺的任命书和信件,有高宗皇帝亲手为安国公题的像赞、有皇宫大臣张拭为文定公父子三人作的像赞和撰写的谱序、有胡宏公的亲笔谱序和十首诗词、有文定公胡宏公给后代的《家训》,有大壮公作的崇安胡氏流向支派谱序,有福州太守真德秀作的谱序,还有明朝国总大裁罗品钦、清朝殿试省元豫章书院山长梁机为胡氏家藏方册作的跋。此外,还有明朝嘉靖年间状元罗洪先致尧时公书一封、诗一首;上柱大师大学士夏言赠尧时公诗一首。遗憾的是南宋宫廷画师为安国公、胡寅公、胡宏公三父子绘的丝帛彩色像,其中胡宏公的已完全破碎脱落,仅存一画底垫托纸。安国公、胡寅公的两帧也出现破损,经细心补贴,其像仍光彩照目、栩栩如生。为防万一,现重拍翻版上谱,以存千年。
通观旧谱及史料文稿,由崇安迁荆湘之间、衡山之下这段历史《文定公行状》-文中有简要记叙,由衡山迁泰和县城及泰和县城徙舍溪这段历史较为含糊,旧谱云:『舍溪派出建宁,系胡文定、五峰先生后,数传而至美之讳成者为江西提举,始迁泰和蟠龙山,又数传生十二承事郎国宝公复迁舍溪』。此次续谱已搞清这两个『数传』的时间概念。经查五峰公(胡宏)生于1104年卒于1162年。国宝公生于1224年卒于1302年。从五峰公出生到国宝公问世,其间仅有118年,按25年一代推算,仅为五代。五峰公有子二长子大壮、次子大时。美之公为江西江南派首迁,则应是大壮或大时之子。从五峰公到美之公,这个『数传』实为三代。美之出生后迁泰和葬蟠龙到国宝出生后徙舍溪,这个『数传』的43年,也只有两代。可见美之在泰和定居到国宝诞生不超过两代。美之有子四个,据大壮谱序交代:姑苏派和徐杭派均为江西江南转徙,国宝仍留泰和无疑。为证实这段繁衍史,二千年之秋,我和传芝赴崇安县城(现改为五夷山市)寻根问祖崇安三天,走访市内有关部门,均无人知晓文定公祖居地址;查阅《五夷山市志》仅有文定公父子事绩介绍;串街走巷,最后在市府旁图书馆前院找到文定公活动过的『文庙』旧址。该旧址现建有碑亭楼阁,供后人赁吊瞻仰。『文庙』竖有文定、胡寅、胡宪的花岗岩碑刻像,居中为文定公像,左为文忠公致堂(胡寅)像,右为靖肃公籍溪(胡宪)像。三块碑刻像均为『蜀郎张横渠赞』,文定公像赞:『道开伊洛,志在春秋,斯君化俗,扶纶开猷,进则抗论,退则归休,大冬松有凛凛口俦』致堂公(胡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