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河北人的姓氏排名应该是体现了我国典型北方人群的遗传结构。
参考此贴:
《我国汉族人群地域人名用字与姓氏的关联性浅析》
http://www.ranhaer.com/thread-24400-1-1.html
可以说河北人的姓氏整体上是比较“戎狄”的,江西湖南则比较有“苗瑶”特色,而广东的姓氏则相对比较“侗台/百越”。
《明初的江西是否是今天南方内陆地区的人种,语言,文化上最大的源头?》
http://www.ranhaer.com/thread-23628-1-1.html
复旦的实测结果也表明江西人O2a-PK4特别O2a1-M95确实偏高:
http://tieba.baidu.com/p/1420034309
这跟胡姓(很可能采的是很多靠近江西的一些胡姓,比如湖南长沙的样本我就知道有两例O2a胡姓)群体中O2a-PK4偏高是吻合的。江西湖南本地苗瑶汉化的结果。
http://www.ranhaer.com/viewthread.php?tid=19458&page=2#pid300883
很可能是在宋初,湖南北部洞庭湖和江西北部鄱阳湖流域一带突然爆发出一大筐以地名“湖”为氏的人,这些群体的姓氏后来逐渐由“湖”演化为“胡”,并演绎出了一些诸如“爱华林山水之美,始就其地而居”的“北汉南下”故事并制造出了相应的“家谱”,就是这个时期,胡姓由全国的一个中等姓氏,一下子被上述地区的人口撑大撑成了一个全国性“大姓”,但名人基数还是基于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时候的规模,所以名人产出率就。。事实上唐代的胡姓在传统北方汉族里大概就是跟今天差不多的位次,2、30位左右,并没有中南华中那么夸张。
实际上就是很多当地湖南江西当地的苗瑶和百越溪人在汉化过程中为给自己仕途添砖加瓦所需要的政治工具而已。我想,没有理由认为北方汉族南下会跑到“江西奉新”这么个华南中南一带比较偏僻的小地方(也就是北人眼里的南蛮之地),制造出如此庞大的人口,从实际数据来看: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11799&page=2&fpage=1,所谓“江西华林”那几个地方的胡,较大的可能还是有较多是南方苗瑶类民族起源的。而湖北等地的胡姓目前还没测到O2a-PK4+,这说明湖北的部分胡姓更有可能是湖北土著或北方-中原来源,而不是什么“华林”之类的江西人北上后代。唐明皇时期我们就看到有有关湖北钟祥人胡履虚的相关记载。可见至迟至唐代,湖北早已有胡姓居住。那时的湖北胡姓显然是不可能跟江西人北上(填湖广)有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