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中华胡氏文化研究书籍、资料汇编专栏 ----书讯:《华林胡氏古村》
回帖:华林胡氏古村(胡德平题写书名,大16开铜版纸画册)

镌刻在高安市华林山风景名胜区内的胡德平同志题字大石
华林胡氏古村导游词
2012/11/11 10:21:27 来源:宜春旅游政务网
http://www.zsly.gov.cn/zhinan/show-news.asp?id=140
  
各位游客:你们好!
欢迎前来华林胡氏古村参观游览。我姓~,大家叫我小~就可,下面由我来引导大家进行游览。
华林胡氏古村位于江西省高安市华林山风景名胜区浮邱岭即周岭村,属“华林寨——上游湖”省级风景名胜区范围,距市区53公里。
  游览前我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华林胡氏古村的历史。华林胡氏最早出现于南北朝刘宋时期,始迁祖为刘宋名将胡藩。华林之胡乃胡公满后裔,源于安定(今甘肃省固原县和镜原县境内),先居宗城(河北威县),再迁邳州宿迁(今江苏宿迁)。公元410年,胡藩因有功于刘(裕)宋朝廷,赐土豫章(今江西南昌)之西。同年,他慕名寻觅西汉儒生浮邱伯隐居之地——华林山南面的浮邱岭(即现周岭村),因山清水秀,遂卜地为家,“华林世家”盖由此来。传至清献公,仕饶州判官,因世乱,遂重振华林祖居以休养生息,后葬于村庄后面的凤形山。其次子胡魁,官迁侍御史,唐朝亡后,挂车不仕,隐居华林,建“潜园”,办家塾“华林书堂”,督课儿孙,显诗书门第,振仕宦宗风。
后来,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因浮邱岭山多田少,自北宋起,渐往山北的新吴(今奉新县)迁徙,故而奉新也成为华林胡氏后裔的居住地,留下了华林书院、耿氏墓等遗址。华林胡氏后裔自此不断繁衍昌盛,迁徙全国各地和海外,人口逾1000万。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高安华林胡氏后裔,其长子胡德平先后四次到高安访问华林。2006年,经请示中宣部同意,在中国光彩事业宜春行的开幕式上,高安正式对外启用“耀邦故里”和“耀邦祖籍地”的宣传词。
“华林胡氏古村”景区由胡德平先生题名题词。这次我们游览的主要线路是:观冲宵凤形——朝感恩寺——游华林胡氏古村——访华林造纸作坊遗址——览丫口石奇胜。
[冲宵凤形]现在我们到了村庄的南面,对面看到的山就是浮邱岭,也叫冲宵凤形山,这是《华林胡氏族谱》记载的祖居“飞凤朝天”像。大家注意看山体形状,极象一只展翅欲飞的凤鸟:左冀朝着西南面的华林寨;右冀连着东北边的丫口石;凤头是山峰,翱指北空;凤体是山腰,麓下裹着的就是华林胡氏古村。山上四水环绕村庄,归聚于村南的朝仙桥,循着古驿道上的华林造纸作坊遗迹,绕案山向东流入蔡溪湖。2004年,在这里参加首届华林胡氏文化研讨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和胡氏后裔一致公认:这是中国风水学杰作中的典型代表作,堪称中华一绝。
[感恩寺]快到村西口前百米许,有一支水,为古村的第四水。旁边是感恩寺,又称广孝寺。看到这些遗存下的石门柱、磉礅,大家就可知当时该寺庙的辉煌和香火的鼎盛。注意看这块门脑石,二龙戏珠的图案是栩栩如生,门脑用这种图案一般是只有与皇帝或皇宫有关的寺庙才可能,这里为什么会用呢?据记载,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曾到此一游。他在寺内住了一夜,外面蚊虫肆虐,里面却没有一只蚊虫叮咬他,遂赐名感恩寺,所以才有现在这块门脑石上的二龙戏珠。为此,寺门前曾立有一块《徽宗碑》,古驿道上也曾建有迎恩坊和迎恩阁。寺内有一口高1.6米、口径1米的大钟,钟体上铸有许多有关华林胡氏的铭文。可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碑、坊、阁、钟都被毁。
[古村]现在到了古村西口,大家看左边山坡石上有一块巨石,上面是胡德平先生为题的“华林”二字石刻,字里行间饱含着胡耀邦一家对华林胡氏祖居地的深情与厚望。
走进村庄,你会感觉到特别的幽静。现在,你稍静一下心,就可以听到流经村内的第二支水溪中发出来的“叮咚!叮咚!”的泉水声;你稍深呼吸一下,就会感觉到此时人的身体内特别的舒爽,这是山村里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在你体内流动,据测定:这里每平方厘米的负氧离子高达8万个,是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如果有机会品尝一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上一楼:华林往事
http://www.bookschina.com/4979121.htm

作者: 胡振鹏/曹国庆
出 ..

查看全部回帖(23)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