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帖:此联于宗亲网首见。其他相近对联在宗亲网多处有见。
如胡氏宗亲网论坛《各地胡氏宗祠对联集》帖:
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4002
苏湖世第;淮海家声
“苏湖世第”、“苏湖流芳”,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代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代理学先驱。史传载:胡瑗“以经术教授吴中,范仲淹荐之,以白衣对崇政殿,授校书郎,以保宁节度推官教授湖州,弟子数百人,礼部所得士,瑗弟子十居四五。以太常博士致仕归。”胡瑗从教较之宋代另一著名教育家、理学家朱熹还早一百三十多年。胡氏后裔为纪念胡瑗毕生从教,玄歌不辍、桃李芬芳之盛况及其卓著的业绩,故于正大门上方题“苏湖世第”或“苏湖流芳”。淮海家声:略。
春秋心典;理学宗功。
上联典指宋代太学博士胡安国(1074-1138),字康侯,建宁崇安(今福建省崇安)人。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太学博士、给事中、中书舍人兼侍讲、宝文阁直学士。潜心研究《春秋》,著《春秋传》三十卷,往往借用《春秋》史事议论政治,明代初年曾定此书为科举取士的教科书。下联典指宋代徽猷阁直学士胡寅,字明仲,建宁崇安人。宣和年间进士,靖康初年任校书郎、中书舍人、徽猷阁学士,崇尚理学,学者称致堂先生。曾上书高宗,建议组织义军,北上迎徽、钦二帝回朝。著有《读史管见》、《斐然集》、《论语详说》等。
宋代初年著名教育家胡瑗有“苏湖教法”以及“一学两斋”的教育思想。
个人拙见,“安国遗书”似有不妥。一般来说,遗书为“死者临死时或者生前留下的书信”或后人为前人整理出版的著作。
如王夫之七代孙王世全始于长沙汇刻王夫之遗著18种,名《船山遗书》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SYC8IjO6rsXLBaGpDu0p1f9jCSucxIVJTYSTxPjkRu2Um4VIzfqgTHdrE2USbRc
而《春秋传》是胡安国生前呈献给朝廷的。似不应视为“遗书”:
1135年(南宋绍兴五年)四月高宗诏:“徽猷阁待制胡安国,经筵旧臣,令以所著《春秋传》纂述成书进入”。令其在衡山篡修所著《春秋传》,任提举江洲大平观。1137年(南宋绍兴七年)《春秋传》书成,年底上呈朝廷。1138年(南宋绍兴八年)正月,高宗皇帝阅后称:“深得圣人之旨”。四月十三日,胡安国逝世,享年65岁。http://www.hszqw.com.cn/bbs/read.php?tid=5607
欢迎讨论。
南山 201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