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明开国将领胡深家族世系,以及支系分迁资料
回帖:寻访胡深(2012-02-25 15:14:47)转载▼标签: 胡深龙泉朱元璋宋体陈友定杂谈 分类: 散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516af0101ekt3.html
连日春雨之后,天气终于转阴。一行五人,在逼人的寒意中去南弄胡深故里拜谒。对胡深,我委实了解得不多,以致数年前其在湖南张家界的后裔不远千里来龙泉祭拜先祖时,我也视之为平常的寻宗问祖,不以为然。春节期间得闲,翻阅龙泉古籍旧志,才知这胡深并非泛泛之辈,宋濂称其“指挥三军,雄姿奋扬,人不可犯,及与缙绅之流论文评诗,则俨然布衣书生也”,堪称文武全才,于是就有了一探究竟的念想。
从乡政府出发到南弄,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在村口下得车来,但见山上古木参天,村中溪流潺潺,一群村民正在闲话家常,显得宁静安逸。陪同的乡党委叶委员引我去看刚运抵的胡深塑像,塑像被一张巨大的塑料布包裹着,掀开一角,就见胡深横刀勒马,双眼及坐骑的双目都蒙着红绸,叶委员解释说,塑像尚未开光,落成仪式得再等些时候才能举行。这时一个村民过来凑趣,信口说:“这马似乎太胖了些,瞧那马腿!”,“这可不是普通的马,这是皇帝御赐的宝马!”,叶委员所言不虚,此马名曰“桃花马”,系朱元樟为表彰胡深功勋所赏赐,能日行千里,跟随胡深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相传建瓯一役,胡深被对手陈友定所擒,关押敌营里,日夜不予食物。一天深夜,趁守兵困倦沉睡,桃花马偷至主人关押营窗下,奄奄一息的胡深,撕下一块内衣,以嘴咬破指头写下求救书信,藏于随身携带的葫芦瓶中,吊在马脖子上。桃花马伺机逃出敌营,马不停蹄,从福建直奔龙泉。足足跑了三天三夜,抵龙泉县城,绕县衙三周,见无人理会,只得前往南弄胡府求救。其时龙泉到南弄需经周际岭,岭长五里,险峻异常,桃花马救主心切,顾不上吃草、喝水,即将翻过山岙时,已两眼昏花,最终瘫倒在路边……想着主人尚在敌营受苦,桃花马无奈地用两个前蹄拼命往地上刨,想刨出水来……终于被掘出了两股水来,而桃花马终因力竭而死……。消息传到胡府,家人赶至现场,从马脖子上取下葫芦瓶方得知胡深已被擒,但鞭长莫及。后人为了纪念这匹忠义之马,就在两窟泉水边建了一个亭,取名“马波亭”,并在亭子的瓦片上用朱砂写着“马波亭”三字。此亭至今仍在,可惜已倾圮破败。对于民间传说,我向来颇有好感,虽与正史不符,却寄托着老百姓朴素鲜明的爱憎情感,所以我还是不吝笔墨赘述这个凄美的故事。
我急于想知道村中是否还保存着有关胡深的遗迹,回答却令我失望,除了村后田砻中留有一块其祖父胡伯益的墓志铭碑外,再无它物。紧趋几步,屋后一片空旷的田野,小心走过田埂,一截石碑孤零零立于田中,多少有些落寞。此碑原立于该村胡氏祠堂内,后因祠堂失火焚毁,周围都被开垦为田,才遗落田坪。也许是常年风雨的侵蚀,碑文上的多处字迹均漫灭不可识,青褐色的石碑也已显出几道裂痕。我俯下身子,细加辨认,碑文系元至元五年奉政大夫征东行中书省理问所官洪彬书,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而撰文者一行,仅见“高丽国三重(后二字缺)君梁载撰”。这时,叶委员的一句话把我给逗乐了:“胡深可是我们龙泉第一个留学生噢,当年他到高丽国读过书!”。是否第一,已无从考证,胡深曾在高丽就读,确是有据可查,其父胡钰(字国宝)被任命为征东行中书省左右司员外郎而远仕高丽近十年。胡深九岁时,其祖母季氏及母赵氏相继辞世,胡深在家侍奉祖父,抚养幼弟,艰难自立,学业日益精进。父亲得知后,差人将他带往高丽。有关胡深在高丽的那段经历,史料中语焉不详,却颇为细致地记载了他奉送父亲灵枢归国时遭遇的惊魂一刻:胡深一直在高丽住到十三岁那年,父亲因操劳过度辞世,他悲痛欲绝,哭着对弟弟胡海(继母所生)说:“天降灾难于我们家,父亲一死,丢下我们于万里之外,我遵照父亲的遗愿,将其灵枢南运回故土,一路艰险,你暂且留此照顾母亲,到时我再接你们回家”,于是,扶着灵柩,坐船日夜兼程,风餐露宿,一路向南方家乡赶来。一天晚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4)
下一楼›:王府參軍追封縉雲郡伯胡公神道碑 明宋濓
皇帝定鼎金陵思得智勇之才用之於是處之胡公仲淵躍然 ..

查看全部回帖(5)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