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宋-胡宏-《五峰集》
回帖:诗始周南
深远哉,《周南》之义!后妃之能助其夫者,事亦多矣,圣人惟取不妒忌之诗,至于四五者,何欤?愚读史至隋文帝独孤后,然后知妇人之恶,以妬忌为大也。汉而下后妃之妬忌者有矣,何至于独孤后而知之?
吁!妇人之妒,妒其夫,以为非义。独孤后肆其妒心,不独妬文帝,使不得有异生子,又复妬其子焉。太子勇有宠妾曰云昭训,独孤怒曰:"妖淫伐性,且犹不可,奈专宠阿云,有如许豚犬。"遂内启贼子,广行簒夺东宫之谋,外赂奸臣,素造放黜储君之事,而文帝亦不得其死,曰:"独孤误我。"卒至宗社绝灭,生灵涂炭。开皇之中,天下户八百七十万,唐兴,抚绥三十余年,至永徽初,始及三百八十万户耳。
吁!独孤一行妒忌于宫闱之内,而灭天下之户五六百万。圣人删《诗》,立《周南》之义,教训万世后妃,专以无妒忌为大美也。其意深且远矣。夫专以无妒忌为大美,则必以妒忌为大恶,考诸独孤后,其为大恶,岂不深切著明也哉!愚是以知王者欲齐其家,措之天下,而《周南》不可不学也。

文武事迹
《记》称武王梦帝与九龄,文王曰:"我百,尔九十,吾与女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夫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者,体天道,开物成务,无所为而已。若年数之长短,则亦听乎天,乌能以相与也?
先儒不穷理,轻信其说,又以文王受命改元称王,武王末受命为继,文王七年而崩也,遂不敢以《泰誓》十一年为武王之年而生,文王十四岁生武王。武王不葬文王,举兵之论。夫《诗》,人言文王受命,指其至诚动天,得天之助耳。《中庸》言武王末受命者,乃指其正天位也。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圣人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举动以类而节奏和也。岂有武王方在创巨痛深之中,而举兵耀武于天子之国者哉?古者天子、诸侯十五而冠,既冠,然后可以言娶。岂有大圣如文王,乃为童稚而生子者乎?
先儒谬误相承,诬圣人之盛德,而莫之察也。愚是以辩。

葬朽骨负暍者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乗舆济人于溱、洧,孟氏以不知为政,讥焉。今记文王葬朽骨,得无近似之乎?夫施于人而望其报者,情之常也。朽骨无主,则无为望其报。于此见文王之心,无一毫在于利也。心无一毫在于利,真天下之君也。此所以记之也。有载武王遇暍者于道,负置荫樾之下,左拥而右扇之者。夫武王克相上帝,宠绥四方之君也,岂陵迟无政,姑息如此哉!乃道路妄庸之言耳,是类则削。

武王事纣
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先儒以为此言文王者也。及观《下武》"媚兹一人,应侯顺德",及"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之辞,然后知孔子概以周为言者。方纣天命未绝,武王固尽臣礼,绳其祖武,嗣服西伯,媚于天子,如文王之时矣。及纣无天命为独夫,然后伐之而为王。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观兵之说
先儒谓文王受命改元称王,九年而崩。武王以大统未集,故即位而不改元,因文王九年为十一年,观兵于商,至十三年乃复伐商。
夫元,原于一,不可再者也。若文王可以大统未集而改元称王,武王承文王之业,何以不可书武王即位而不改元?是无元也。无元何以为君?故纣之二十四祀,武王之元年,而此十一年者,武王之十一年也。夫文王、武王,尽道以事纣,未尝不冀其悛改也。改而有天命,则固君之;不改而无天命,则将臣之,文、武何容心哉!顺天而已。一日天命未绝,则犹君也。君可以兵胁乎?君子之能事君者,犹卑逊而不矜,温恭而不厉,况圣人天性慈和,发而中节者乎?
先儒不知君臣之义,乃造观兵之说,则其事君不能道义以为本,可知矣。夫文、武,本列诸侯也,而得列诸侯,心悦诚服,咸率道由义,治其国以事纣。自非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鬼神合其变化者,不能感人如是也。岂后世因便乘利,侥幸成功于一时,不知命者所可比拟乎!《泰誓》叙曰:"十有一年。"《经》曰:"十有三年"者,"三"之文误也。
下一页 (1/2)
下一楼›:鸱鸮喻成王
鸱鸮,食母之鸟也。《诗》云:"鸱鸮鸱鸮,既取我子"者,指管、蔡背父 ..
‹上一楼:禹灭三苗
战国之时,吴起有言:"三苗,左洞庭,右彭蠡,修政不仁,禹灭之。"按虞 ..

查看全部回帖(3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