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有700余年历史的霞浦胡氏 时隔66年再修族谱
回帖:迁居
由于胡氏人口的繁衍,为了扩展生存空间,自(清)乾隆年间起就有迁往海岛定居。从原来的农业经营开始向半农半近海作业发展。
在旧谱记载中三房的太照(1757~1789)等,最早迁往大榭太岐定居,而后又有人不断的迁往大榭,最多的为胡氏五房,现在大榭有从后胡迁去的胡姓家族已发展到四百多户,三房胡姓有六十多户,另一支迁往海岛的以朱家尖神母渡馒头峧。最早为太春(1794~1861)等。
第二次较大迁往朱家尖的时间为道光~光绪年间,当时正值中英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俄战争等 。清政府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可谓民不聊生,为了躲避沉重的赋税,迁居到荒凉的海岛。从事近海作业,如拾泥螺、撩海哲、拖乌贼(目鱼)、涨网作业。这些迁居者白天劳作,晚上只能睡在用茅草搭起来的棚子内。生活十分艰辛。这一时间的三房迁居者中大多为老屋里和球房为多。现据顺母渡当地书记提供的数据,全朱家尖胡姓为第一大姓,计有二千多人,而神母渡村绝大多数为胡姓,其次是大沙塘等。
另一次外出,应在民国初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由于上海城市工商业的迅速兴起,胡氏族中有相当一部分去了上海。一般都以单身迁往在上海替人打工、经营一些小生意、做学徒。也有少数成功者。他们居住分散,多数因时间久远无联系无信息,所以很难统计出具体数字。
下一楼›:建 筑
下面陈述的建筑均为大胡胡氏三房的一些古建筑。
一、 三房门始建于第五世祖俊良, ..
‹上一楼:祖堂六个
一三房门 "立本堂" 由五世祖俊良所造时间约为(明)宪宗年间
二老屋 & ..

查看全部回帖(11)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