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江西“霸公”支系源流世系的讨论专帖
回帖:以下资料来源于:黄启昌著《中华姓氏通史-胡姓》东方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P110
江西庐陵胡氏
旴江(又名汝水、旴水、临川江、抚河等),源出广昌县血木岭,流经广昌、南丰、南城、临川、进贤、南昌诸县,注入鄱阳湖,故庐陵胡氏又称“旴江胡氏”。江西姓胡者,多为旴江胡。明代解缙就曾写有《旴江胡氏族谱序》。
胡铨家族的由来,可追溯到五代末的胡公霸。明解缙《旴江胡氏族谱序》云:“按谱胡氏始于金陵。五代末有曰公霸,仕宋,累赠庐陵郡开国侯,家直夏,遂为庐陵祖。”(《文毅集》卷8)王直《胡氏族谱序》说:“胡氏先居长沙,马殷之乱有兄弟三人曰杲、暹、昊者,始避地来吉,伯居庐陵值夏,宋资政殿大学士忠简公铨其后也。仲居泰和之南冈,朝奉大夫衍其后也。其季始居泰和之禾溪,再徙黄漕,南城丞笺其后也。三族皆蕃茂,亦皆以文学德义重当时,而忠简公之孤忠大节刚直之气,浩然塞乎天地之间。”
又据庐陵胡氏裔孙明代的胡直《胡氏世叙》云:“胡氏之先卫国公赟自金陵避地来吉,伯公霸居庐陵,至资政殿学士铨而著;仲公贞、季公阳、居泰和,屯田员外郎衍、南城县笺而著。”《新创吉水龙家边寿藏志》则云:“泰和义和里胡氏、佳城胡氏,上世繇醴陵转金陵,徙泰和之义和里。胡子名直,字正甫,始号庐山子。……”
综上所引,虽然相互间有不同或矛盾之处,但如果认真加以甄别,还是可达到统一的。第一,庐陵、泰和胡氏同出一源,各为其宗。其共同祖先为卫国公胡赟。公霸、公贞、公阳是他的3个儿子,随父一起来到吉州,分居于庐陵、泰和。这与解缙、王直所撰《族谱序》所载的杲、暹、昊三兄弟事迹相同,而且公霸的后裔胡铨、公贞的后裔胡衍、公阳的后裔胡笺也与杲、暹、昊三人的后裔完全吻合。可以推断,公霸与杲、公贞与暹、公阳与昊各同为一人,公霸为杲的字,公贞为暹的字,公阳为昊的字,是以字行。第二,来吉州的时间为五代末。第三,其先为金陵人,即今南京人。至胡赟时,为避乱很可能先在长沙居住了一段时间,最后再迁移定居于吉州。至于说由醴陵转金陵徙泰和则也是可能的。总而言之,胡氏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辗转迁徙才最后到达江西吉州的。
胡杲即公霸为庐陵值夏之胡的始迁祖。据说公霸曾仕南唐为吉州史,子胡胜从居庐陵芗城,七世至胡铨。这也可备胡氏来吉之—说。
庐陵胡氏始祖
据明代梁潜《泊庵集》卷5《庐陵胡氏族谱序》记载,庐陵胡氏之祖可上溯至胡公满。为便于说明起见,兹录于下:
“胡氏之先自有虞阏父为周武王陶正,封其子妫满为陈胡公,配大妃遂命之氏,历秦汉至吴有讳质者,累秩护国将军、荆州刺史。蜀建兴(公元2243—237年)中居江夏,徙丹阳,寻徙袁之宜春。又七世曰盛,宋乾德中自银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拜殿中侍御史,由宜春徙庐陵之芗城,芗城之有胡氏始此。”
下一楼›:以下胡氏资料摘自:王廷洽著《中华姓氏谱-胡姓卷》2000年9月第一版
据《黔阳石修胡氏族谱 ..
‹上一楼:关于霸公祖籍为浙江新昌的资料还有下面一则:
据卷44 第二章 历代进士名录载:
五代(907 ..

查看全部回帖(45)
«返回主帖